禪修隨筆丨累了就一起去「島」上喝杯茶吧
今年第二期禪修營的學員里有小孩子,也有老年人。有東方人,也有西方人。大家的來處、語言、生活的地方都有種種的差別。但是無一例外的是,經過短短幾天的聞法、修持,他們都比剛剛到來時臉色更明亮。這並不是隨便一趟旅遊、一次遊玩聚會,就可以實現的真正的「開心」。這種煩惱與病苦得到初步解脫的清淨氛圍,同樣傳達到所有見到他們轉變模樣的人的內心。
社會似乎總是教育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份要交的考卷,義務教育的考卷、事業婚姻的考卷……只是有時候這種考卷讓我們只看到自己,只關注自己。當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所願,或者如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那樣所願時,煩惱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升起了,於是人更容易被抑鬱症、焦慮症等陰影所籠罩。
美國記者Sydney J. Harris說過一句話:「The whol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turn mirrors into windows.」 意思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把鏡子變成窗戶。
「在鏡子面前,我們看到的只有自己,不論你是沈醉於自我欣賞,還是對著鏡子里的那個人自我厭惡,你的世界都是狹小的、自我確認式的。而在窗戶面前,我們看到的是外面的世界,那是一種開放的體驗。而教育的目的,的確就是塑造更開放的心態,帶來更多元的體驗。」——方可成
佛法某種程度上也是教育的一種形式。上師教育眾生怎樣打破內心困住自己的鏡子,把鏡子變成窗戶,從內心的窗戶向外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如何真正地從煩惱中解脫,認識自己為什麼要到這個世界上來。而這次禪修營一位原本重度抑鬱的學員,來時原本陰暗的臉色已經重煥光彩,找到了重新規劃自己未來的信心。
許多人對佛法敬而遠之,覺得跟從小學習科學、信仰科學的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或者是有自己獨立的信仰,認為教派有別,內心涇渭分明。但是,洋溢在每個人臉上那個發自內心的笑容是沒有界線的,美好的人心中對善、健康與和平的追求都是相通的。而上師的法,上師的理念,也是符合眾生需要的法,符合眾生需要的理念——健康,和平,大同。
斐濟學者Epeli Hau’ofa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他表示,從大陸的視角看,島是「小」的;但是從島民的視角看,海洋也是連綿無盡的棲息地。
從外面看,聖山佛國就像是一個小島一樣,莊嚴而孤獨,矗立在山林之中,似乎帶著一些疏離感。而實際上,真理之法的氤氳靈氣,已經飄至無邊的世界。
💾往期想說的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