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书写地方 · 第二天
“菲林都已拆走”——秦淮河畔的李香君故居
(修改过)
IPFS
南京向来是思古之人的流连地。去年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途径南京数日,刚一落地,就有朋友尽地主之谊,驱车带我们从晚高峰中杀进夫子庙,吃南京大排档,而后又秦淮夜浮走一遭,夜船吹笛雨潇潇。满目声色固然炫丽,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席间停不下的谈话也阻绝了任何思古、怀古之情。
第二天晚上我又独访秦淮河畔,走近乌衣巷一侧。远远就看见一个流光的女性图偶悬挂在一处小楼之外,身上还有一副夸张的蝴蝶翅膀。近看才知道,这是秦淮八艳之一、《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的故居,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故居门前无人检票,微信购票程序也做得拉杂,我花了三分钟才得以推开门口冷冰冰的闸门。入口处摆了两排看上去无人问津的文创产品,整个大厅显得有些滑稽和媚俗。
直到走入建筑主体,这处所谓故居才有了些别致味道。说是故居,其实据考似乎并非李香君的实际住所,但确实这处老宅是明清古建筑的遗存,装潢、格局尚有彼时风味。走上二楼,秦淮河畔的熙熙叫嚷之声就被彻底阻绝了,微暗的厢房里家具寥寥,但可想见复社人士在此的朗朗激昂之声。再想来,这处地方确实有闹中取静的味道,它恰到好处地避开了那些莺歌燕舞的秦淮游船,只在远近合宜的距离下,对几百年后的游人投以温婉的注视。
金陵古迹颇多,近世不但有朱偰《图考》,也引来众多文人墨客的纪行之辞。可惜,那些为黄裳、朱偰所访的残碑石刻、亭台旧迹目前也十不存一,而大多山川河水也没有逃离沧海桑田的命运。留存下的古迹,也在所谓文旅商业化的进程中被涂改得面目不清,这似乎也是中国每一处古城的现状。
只有在李香君故居昏暗的楼廊处、在明孝陵恪尽职守的石兽间,我得以沉浸心神,对古人、古事想见一二。“菲林都已拆走”,但珍贵的却是端起相机的那股冲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