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
「對于生活在家庭圈子之外的人來說,被排斥和孤立的感覺最強烈的時候,莫過于圣誕節。」(《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就一個話題繼續討論。寒日冬夜,爐火邊的閑談,會在什么時候,忽然停止。靜謐的房間,一下子就能聽見壁爐中「畢剝」的木柴燃燒聲。剛剛加進去的新柴,還要等一陣,才能變成無聲又炙熱的木炭。灰也多了。
抽煙的人更能掩飾這種心慌,而不喝酒又不抽煙的人,就有一些尷尬。可時間久了,其他人的安靜,會讓這種突然,慢慢變得得到接受。于是一個人開始輕輕變化一下坐姿,緩解那有點麻木的部分身體。「吱呀」,聲音從沙發老邁的腿腳處發出。但屋內的安靜,并沒有被打破。
直到又過上一陣,我們才會聽到一個人的回憶。
這大概是一些小說的經典開頭,每個故事被講出來,或因為傾訴,或因為寂寞。我們聽這樣的故事,再不能像面對滿滿的書架,可以打開兩三頁就合上。在這樣無處可去的夜晚,沒有人能獲得豁免,一定要聽完。
「一位真正的詩人,像孩子一樣渴望一個安靜、純凈而充滿愛的世界。」(同上)
關于一個詩人,能夠說的一定很多,但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在他時候才如此說的。他會被不同的夜晚說講述,而講述的人卻仿佛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東西。
「黑爾布林朝對面望去,耗費了可觀的十五分鐘。在他看來,現在開始干活反正已經太遲了。森準備著下一秒的消失,黑爾布林觀察著他如何準備自己的逃離。十二點差兩分,當各色人等戴好帽子、換上外套時,黑爾布林已來到街上,哈斯勒更是在五分鐘之前就已離開。這個上午熬過去了。」(《散步》)
這大概就是一種關于人類處境的觀察,而這種觀察,來自于一個人對自己的體認。
我不會繼續讀下去了,決定做一個掃興的人,所以,那個夜晚,我沒聽到故事的結局。一陣風吹落了昨夜的積雪,散碎的雪粒飄散,灑落。我的腳印在身后不斷添加,而前方仍是一片茫茫的雪白。沒有人和我同行,也沒有人比我更早。這讓人恐慌,也讓人感到一種爽快。
我的生命,并不總那么愉快,因此我盡量不放過任何一處小小的歡樂。
能夠在這樣寒冷的冬天,裹在暖暖的大衣中,讓臉部的肌膚,感受到雪粒的存在。那種觸覺,讓人覺得似乎是天使在跳舞。沒人不喜歡歡樂,但這需要我們有更細膩的感覺。否則我們便只能是一塊溪流中的巨石,一切流過,只是暗暗消催了生命,卻不曾在石頭上留下什么顯然的變化。
到了巨石變為一顆小小的鵝卵石,隨波漂流,它會記得那些不轉移的歲月嗎?
這真是一種讓人覺得好笑的想法。
一個生活在別人圈子之外的人,總會在一種被孤立的感受中,漸漸發現獨處的價值。我們越孤獨,反而越有能夠容納快樂的能力。當我們真地愛上了自己,世界也會與我們相親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