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50,我決定離家出走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圖片來源:金石堂

23歲跟見面兩次的陌生男子步入婚姻,原以為可以從此逃離原生家庭的孤寂與冷漠,沒想到迎來的卻是無底深淵,因為丈夫對自己長期的管控與暴力,讓她得到了重度憂鬱症,但終於在56歲的時候,下定決心拋下所有家庭的責任,獨自駕駛一輛小車,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

這是蘇敏的故事,也是許多女性的縮影,幾乎終其一生都為了他人而活,完全沒有任何閒暇的時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從未思考過其實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總認為自己應該為家庭犧牲奉獻,更害怕太為自己著想會被冠上「自私」的標籤。

原以為關於「出走」的故事多半大同小異,直到看了《年過50,我決定離家出走》 這本書才發現所謂的「出走」在女性身上所代表的意義非凡,並不單純只是暫時從職場生涯中登出,更多的是如何能擺脫社會賦予女性的諸多家庭義務。

蘇敏從童年時期便肩負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更因為父母重男輕女而放棄學業投入工作,在早早步入婚姻之後又忙著照料丈夫與女兒,甚至當了外婆還得協助幫忙照顧孫子,彷彿有無止盡的義務等著她去做。

相信多女性都有類似的經歷,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時常把許多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也認為自己「不得不」去做,雖然這些女性非常懂得愛別人,卻總是忘了怎麼愛自己,當然也從未思考過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特別喜歡書名並不以浪漫的「出走」為題,而是更加貼切地加上「離家」來形容逃離婚姻的枷鎖及家庭義務的牢籠,光是讀著蘇敏被丈夫在金錢上苛刻及不合理的控制便著實感到心疼,實在難以想像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日復一日在同個屋簷下生活?而隱忍了三十年的歲月,又如何醞釀了這一場沒有目的地的自駕之旅?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期望在他人身上得到自我肯定,當不可得的時候便否定自己,就如同蘇敏從小到大都從未體會過什麼叫做「愛」與「尊重」,所以她學會討好,結果只是讓自己離期望更遠,其實只要先學會傾聽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仰賴任何人,就能做自己最忠實的依靠,而這個道理,蘇敏過了半輩子才逐漸領悟,也因此鼓舞了許多仍舊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

蘇敏的這趟旅程籌備了兩年,絕非恣意妄為的任性決定,而是學習重新掌握人生方向盤的自由之旅,也希望所有的讀者在看了蘇敏的故事之後,能找到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別讓自己的生命都為了他人而燃燒。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黑魔法糖果店》1~5集

上有老,下有小,我們還能怎麼照顧自己?《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

萬里苦行:一次史詩般的徒步傳奇!六年穿越酷寒冰凍、杳無人煙的荒野險地,以血、汗、淚找回內在平靜與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