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業十年最差 飛藥堂力保門市 圍爐取暖

今年蛇年,雙春兼閏月,宜嫁娶,憑提供「過大禮套裝一條龍服務」在婚嫁市場站穩一席位的飛藥堂,按理該對生意較樂觀,但負責人Daniel給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說去年起看見顧客購買價錢較低的過大禮套裝,由以往八、九千元減至六千元以下,蔘茸海味業的生意更是十年最差。
十年前,他網上售賣蔘茸海味,是業內先行者之一,十年後,他集中網上發展,去年飛藥堂網店升級,今年還加入HKTV mall,並坦言可以不需要實體店,但舖頭「做得一日係一日」,志在客人來到,大家可聊天說近況,圍爐取暖。
Daniel是八十後。飛藥堂是家族生意,有逾六十年歷史,本來做批發。十年前,有見參茸海味藥材業價格壟斷,於是他開始網上銷售,以批發價賣給零售客人,「可能來貨價十元,我們賣十八元,外面零售賣二十八元、三十八元,」吸引了一批客人。有位顧客按中醫吩咐買石斛,但坊間零售價數百元一両,飛藥堂則售八、九十元,質素相若。Daniel解釋,商舖租金高,加上人工,故售價要高,網店則大減了租金壓力。

他看準過大禮需要多款物品,包括椰子、生果、海味等,準新人要跑來跑去選擇和準備,於是推出過大禮套裝及包送貨,省卻準新人的麻煩,服務深受歡迎;經濟好時,很多人訂鮑參翅肚套裝,價錢二萬元至三萬元,二零二三年兔年雙春兼閏月是另一個生意小高峰,但之後看見顧客消費力下降。
「去年開始,開始多人訂購較便宜或較優惠的過大禮套裝,我們網上不時推出優惠,可能四、五千元已有。整體來說,以往訂購八、九千元套裝,現在可能選五、六千元,或四、五千元,可能想簡單些或現在經濟差,想節省些,或家人沒有特別要求。」
Daniel說,過大禮是向女家提親,他覺得是儀式,毋須要買最貴套餐。「這麼多年來,我們都向客人介紹數千元套裝,不會硬銷貴價套裝。結婚擺酒花費大,準新人可買經濟實惠套裝。」
素食過大禮興起 素食、環保、健康是原因
五、六年前開始,飛藥堂開始接獲素食過大禮訂單,即籃內全是素食。「我們售賣菇菌類齊全,容易安排,例如髮菜、各菇、竹笙、蟲草花、羊肚菌等,早已在傳統套餐加入菇菌,也改個好意頭的名:竹笙即『一生一世』,姬松茸煲湯味道較濃和香,故我們取名『濃情蜜意』,冬菇即『花開富貴』,蟲草花是『荷包脹滿』。若有人特別喜歡某些菌或菇,我們都可特別為他們設計素食過大禮。」
Daniel稱,要求素食過大禮的大多是雙方或其中一方的父母,可能因為吃素,或者追求健康、環保,認為其店菇菌有質素,用作過大禮夠得體,又可平時用來煲湯,惟暫時訂單不多,一百宗過大禮訂單中,僅三至五宗。不過,近期有調查指素食者上升,素食過大禮有機會逐漸普及,有興趣嘗試的客人可訂鴛鴦籃,即一個傳統一個素食,而素食過大禮套裝價錢相宜,不用四千元。
回收禮籃再用 支持環保
他們回收過大禮禮籃,清潔翻新後再用,名為「幸福承傳」,客人交回一個籃,可獲二十元。「支持環保、減碳,要有行動,客人反應十分好。」

近年數以十萬計香港人移民,衝擊各行各業,亦影響飛藥堂,估計數百個家庭客已移民。意想不到的是,有香港人移民英國後結婚,因當地沒有過大禮海味,越洋訂過大禮套裝,飛藥堂包裝妥當後寄過去。
網店亦有助飛藥堂保留已移民的顧客。「很多客人以前不懂煮食,移民後買我們的湯料、湯包,逐漸喜歡了煲湯,我看見他們學懂養生。」Daniel說,有個移民家庭買一次湯料連運費約二千元,夠飲一季;一年訂兩、三次。

「疫情令香港人習慣網上購物,因此去年我們網站upgrade。」員工全較他年輕,為網店經營出謀獻計。Daniel說,他的客人很多由熟客介紹,坦言現在飛藥堂現可轉為全網店。
「舖租太貴。雖然疫情期間沒有加租,但二零二三年初通關後,業主認為復常,於是加租,平均計,過去數年每年加租5至10%。」
不過,全港各區均有行家認為,目前市道是十年來最差,並擔心繼續差下去;一間經營十三年的海味店本月結束全部門市,稱生意不夠交租,僅保留一間樓上舖。港人北上消費和旅遊,加上失業、減薪,令本地消費減少;其實過年前,海味藥材業生意已轉差,內地人在上環海味街買十萬、八萬鮑參翅肚的盛況不再。「近年過境抽查嚴格,舉例若買兩斤花膠,會遭查問為何買那麼多,故內地人不敢買太多。」
飲食業不景亦累及海味業。飛藥堂有個餐廳客戶,以往一季訂三十箱金蠔,現在只要十箱,行家亦遇上類似情況。
飛藥堂更有一項行家不會受到的對待:久不久遭投訴包裝或標籤出現問題,有關部門上門調查,不久前因兩宗罪判罰款六千多元。Daniel受訪時平靜回答,飛藥堂會不斷改善,使包裝符合法例。

只做網店是最順應現實的做法吧,但有時熟客來店舖購物聊天,是很開心的一回事,「難言有天他突然移民,走了」。幸而客人離開後,會回來,有些移民客人返港時來探望,令他驚喜,大家談生活近況,可以叫做圍爐取暖,這是他不捨門市的原因,「(舖頭)做得一日得一日。」

有人提議他去英國開店,Daniel權衡過後,仍只立足香港。
「不要說留守,其實希望留在這裏,為客人寄貨去英國、台灣、澳門…。」
飛藥堂走過十年,他感謝當初支持這間小店的客人,大家要繼續互相支持。他透露以相宜價錢,批貨給異地的同路人轉售;出外用膳,也是光顧同路人餐廳;不時和本地小店合作,例如最近售賣香港製造臘腸。

「我們很希望大家留港消費,支持小店。沒有小店,最後只剩下連鎖;若店舖不斷執笠,會有循環,最後是你失業。

「我們的圈子愈來愈小,愈來愈窄,我們唯有記著團結,互相支持。我們的存在是告訴很多香港人,我們繼續有心。」
飛藥堂按照海味業傳統,每年派小掛曆給客户。翻開每個月,都有鼓勵說話,原來是Daniel構思,送給仍在堅持的香港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