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交通工具

AdrianAu
·
·
IPFS
·

2024年,香港地下鐵路慶祝45周年,舉辦展覽外,還找出那些在地鐵拍攝的影片。陳百強的《幾分鐘的約會》[註1]自然不二之選。說實話,什麼交通工具也可以浪漫,只是在於是否有這「閒情」去感受。香港在一群人,他們十分鐘情交通工具,平日在路口旁會看到他們為巴士拍照。每逢有路線結束,他們又會聚在一起;他們對每一部巴士的型號如數家珍,社會普遍覺得他們比較「奇異」。是嗎?最近林兆榮新作《浪漫交通迷解碼》也許讓人理解他們一點。

認識作者林兆榮,是第一本著作《訊號山劇院》,除了短篇外,也有關於作為巴士迷(香港稱「巴膠」)的自白。之後他辦了不少巴士遊——坐著開蓬巴士,遊覽著曾經是巴士路線所經過的景緻,甚為有趣。

而這本新書,我覺得是向廣大讀者介紹交通迷的廣度與深度:廣度是不但只喜歡一種交通工具,是喜愛一種以上;至於深度,「迷」是喜愛可以是車款,也可以尋找一個獨特角度拍攝巴士照,甚至一撕千金,買了整部巴士收藏。作者找來不少巴士迷,分享他們對巴士的熱愛程度。

作者深怕讀者認識不夠全面,所以一開始就講古,香港的老一輩巴士迷,及巴士迷如何開始結集。然後是巴士迷所收集的剪報、照片、物品、年鑑,還有就是如何透過聽巴士引擎聲而辨別巴士型號。之後的篇章,作者分享巴士模型、紀念車票、甚至如何考得巴士牌等等。作者心怕普通讀者閱讀時會吃力,所以在每一章前,加入了「閱讀難度」作參考指標。

我雖然喜歡鐵道,但仍未成為「迷」的級別,頂多是初級。曾幾何時也努力研究,大學時期閱讀不少日本鐵道月刊,理解日本地下鐵/鐵道車卡的設計。但當時日元兌換率太高,後來沒有再買。那時羨慕日本可以不斷設計新列車,後來香港也有新列車,但那些設計跟日本相比,有望塵莫及。之前所介紹的《青春不只18》可見,因為日本有不同的鐵路線,會在不同季節推出主題式車輛。

這本書另一個賣點,是香港文學作家黃念欣教授為書寫序。事緣董啟章先生及黃念欣教授的兒子是「巴士迷」。父子總為巴士而有爭執,這些事情收錄在董生作品《命子》。父母對兒子這樣的執著自然無法理解,幸好作者的出現,讓母親覺得兒子的行為並不是「奇異」。我想,這本書很適合家長、老師閱讀,至少讓他們理解一個「迷」是怎樣想。如果是交通愛好者,自然可以從閱讀中,找到共鳴。

~~~~~~~~~~~~~

[註1]《幾分鐘的約會》Official MV(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

《浪漫交通迷解碼》(突破書廊)——btgalleries.breakthr...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