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六個致命死因》:致命的秘密
我是被《六個致命死因》的書介所吸引,在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凋零谷地社區裏,一個中年婦人被發現死於屋內,而且已經死了超過三個月。社區中住著六戶鄰居,每一家人看似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不過每一個人都有秘密,而且每一戶都跟女死者有過節。女死者生前沒有朋友,可以斷定兇手就在凋零谷地的這些住戶之中,到底誰要將她置之死地?

詩歌的形式|紀錄一夜的影像與詩
試想,如果你每一個夜晚都是相同的,它終究有沒有紀錄的價值呢?

《請保持名偵探原來的樣子》:失智症的安樂椅神探
《請保持名偵探原來的樣子》奪得「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賞,難免對此書有特別期待,結果這是一本溫馨的日常推理小說,沒有懸疑到極點的謎團,沒有扭轉再扭轉的情節,卻有著獨特的溫度,帶讀者走進一個簡單而不失趣味的推理世界。主角是一對爺孫,爺爺患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這種失智症的最大特點是會看…

書評•評書|我的創作圖騰🌀:傷心👻的歸處
原來我是一個👻

情迷交通工具
2024年,香港地下鐵路慶祝45周年,舉辦展覽外,還找出那些在地鐵拍攝的影片。陳百強的《幾分鐘的約會》[註1]自然不二之選。說實話,什麼交通工具也可以浪漫,只是在於是否有這「閒情」去感受。香港在一群人,他們十分鐘情交通工具,平日在路口旁會看到他們為巴士拍照。

非指南預言─讀羅智成《詩緒》
非指南預言─讀羅智成《詩緒》 謹記我的話 有一天我忘了他們 我將虛心向你探問 ─《畫冊》一九七五 羅智成自言《詩緒》是遲來的詩學筆記,更像是給這個世代的文學備忘錄。全書以筆記形式註記創作的靈光與辯證,讓人想起孔門弟子撰寫《禮記》的孤詣之心。
《人生使用說明書》:人生的遭遇都得到靈魂允許
先說一說結論,《人生使用說明書》是一本可以讓每一個人得到不同啟發的好書,對靈魂和靈界有興趣的人都應該看一看,即使我之前已經看過很多本關於靈魂學的書,不過這本書還是有很多我未看過的概念。《人生使用說明書》是《靈界運作》的延續,善意提醒,先看完《靈界運作》才看這本《人生使用說明書》比…

《馬克白的命數》:宿命論VS自由意志
第一次看香港作家譚劍的小說,主要是被這本書的主題所吸引。從書名《馬克白的命數》就可以聯想到此書與「命數」有關,事實上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宿命論VS自由意志,也有探討預言成真到底是命運本該如此,抑或是人們在聽到預言後刻意改變行動而讓預言成真。雖然是衝著這樣的主題而來,不過此書最吸引我的並非主題,而是關於時代的變遷。

書評•評書|從恐怖小說《Victorian Psycho》中的殺戮說開去
實際上,『Psycho』是一個老話題了,從古至今,只要是有人類出沒的地方,就能找到Psycho的身影。兩個字,『不缺』。缺的是什麼呢?——認知與瞭解。

《仇恨的螺旋》:高難度復仇計劃
因為喜歡雨田明上一本小說《蝶殺的連鎖》,對這本《仇恨的螺旋》自然有著頗高的期待,結果有點失望。先說一下故事內容,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一個少女自殺身亡,暗戀她的高材生決定不惜一切為她報仇,向所有迫她步上自殺之路的人報仇......

《平交道的幽靈》:社會派鬼故事
《平交道的幽靈》的書名已揭露故事內容,就是關於出現在平交道上的幽靈。雜誌撰稿人要以靈異事件為題撰寫一篇報導,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讀者投稿的靈異事件都是一場誤會,唯獨在平交道上出現的幽靈影片和照片卻沒有任何造假成分。經過一輪調查,發現靈異照片上的女鬼確實在平交道上離世,但這個身分不明的女子到底是誰?

書評•評書|用恐怖手法解構亞裔仇恨的《Bat Eater》
【一個書評,夾雜著發生在我身上的小案😊】而如果當時我不在車上,而在樓梯上,可能現在Mary已經死了。

《魔王JUVENILE REMIX》:是救世主還是魔王?
很多年前看過伊坂幸太郎的小說《魔王》,其實內容已經不太記得,這次一口氣看完一套十本的漫畫版《魔王JUVENILE REMIX》,非常熱血又爽快,故事本身有趣,畫風也一流,單是看見伊坂殺手系列中的多個殺手粉墨登場,便熱血沸騰。咦咦,我怎麼會看到殺手就覺得熱血呢?

《六小時後你會死》: 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偶然在微信讀書被這本《六小時後你會死》的書名所吸引,感覺是一本可以輕鬆讀完的書,於是隨便翻開這一本,看完第一個故事覺得還不錯,沒料到第二個故事如此溫暖,到了第三個故事又變得心痛,於是這本書隨即成為今年最愛的書之一。《六小時後你會死》由五個短篇小說組成,一開始以為是獨立短篇,閱讀下…

書評•評書|BookTok最後一本吧:「不要撒謊」
有些人因為圓不了謊殺人,有些人因為殺人才可以圓謊。

《永遠的蕭邦》:輸贏從來不是重點
岬洋介系列的第三本,這次的世界觀更宏大了,地點移師到波瀾,主軸是蕭邦鋼琴大賽,而背景則有停不了的恐怖襲擊。一開場就是波瀾總統的專機遇上恐怖襲擊,全機罹難,在這之後波瀾依然處處發生炸彈恐襲,造成多人死傷,警方只知道兇手匿稱「鋼琴家」,卻不知道其真實身分。

《陪審員》:少婦芳心寂寞出軌記
又一次被書名誤導,看見《陪審員》的書名自然聯想到法庭攻防戰,當然得聚焦在案件之中,可是看著看著怎麼變成少婦芳心寂寞出軌記?越看越不對味,不過還是堅持將書看完。故事一開始是一個妻子殺了丈夫之後報警自首,接下來就是審訊過程,十二個陪審員中集中描寫其中一個女陪審員的心境,覺得生活一潭死…

書評•評書|韓式幸福之書
還需要這樣一種「哇!發現古老的東方有這樣一個民族」的口吻來向大家販賣幸福嘛?畢竟,我相信我們對於韓國的瞭解既不會從這本書開始,也不會以這本書結束😄

《晚安,拉赫曼尼諾夫》:學音樂的困境
《晚安,拉赫曼尼諾夫》是岬洋介音樂推理小說第二本。這一本推理成份更少,繼續主打音樂,所有主要角色都是音樂大學的師生。一開始是大提琴在密室失竊事件,在一個有保安,門外有監視器的密室裏,巨大的大提琴到底怎樣憑空消失?勾起讀者的興趣之後,就說著前因後果。

書評•評書|《太平洋簡史》中的小「野史」
什麼?近親繁衍的珊瑚礁島?假裝台灣本土島民的歐洲騙子?所丟東西全數尋回也能配得上「太平洋上的鐵達尼號」這樣title?如何把「簡史」看成「野史」,就這樣跟我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