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短打之找不到本書怎麼辦?
一個愛好閱讀愛收藏書的人,不知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每次逛書店,總覺得每本書在呼喚你?回到家總會覺得自己家收藏的書不夠多,但明明家的空間已經不足?朋友如果有疑問,第一時間是找你,因為覺得你學識淵博?
最近閱畢了一本繪本,主角也有這情況。書名為《提奧菲爾和他找不到的那本書》,作者是大衛.卡利 ,繪者是羅倫佐.聖吉歐。大衛.卡利(Davide Calì)是著名的繪本作家及插畫師。這位生活於意大利繪本作家,他的作品不少都有翻譯成華文,如《一定是貓做的》、《請投大野狼一票!》。這本《提奧菲爾和他找不到的那本書》於2024年8月出版,台灣出版社很快就買了版權翻譯成中文。想必作者有一定的讀者群。
故事是關於一位愛書人,名叫提奧菲爾,他是愛書人,用心尋找收藏每一本書,而收藏書的種類十分廣泛,連冷門的書也有,如鬍鬚的歷史、月球上種番茄的手冊等,也在他的收藏書單中。有一天,他朋友打電話來問,究竟拿破崙的狗叫什麼名字,提奧菲爾立即在書櫃找,在他印象中,書櫃是有一本能解答這問題的書籍,只是明明放在書櫃的某個位置,空著。書不知到了那裏。因為他是個不會借書的人,所以肯定是在家的某一角。他不斷地找,但一直都找不到。他突然發現,家的每個角落都是書,不論是廚房浴室,甚至是貓窩,都是書。他決定,將他所有的書賣掉、送給愛書者、捐贈給學校。當他的書櫃清空之時,他找到那本不見了的書。當他將這本書放回冷清的書櫃時,他又有另一個決定⋯⋯
故事中的橋段的確跟愛書人有類同:比如同一本著作有不同版本。提奧菲爾所收藏的《小紅帽》,就有156種不同語言。我覺得很正常,比如我喜愛的《地圖集》,中文版已有兩本(一本是聯合文學出版,一本是聯經出版),且有英文版及日文版。曾聽講者說他喜愛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所以到世界各地收集不同封面的《百年孤寂》。
另一個是書籍到處放。我也是。客廳、房間都有書。每次朋友來家,像愚公般總要將書先擱在地上(當然先在地上舖上地氈,不讓書本跟地面接觸),好騰出空間讓朋友們坐得好。我也有一時找不到的書籍,也有因書太多而感到困擾,也會像提奧菲爾將書轉贈給愛書友人及學校/社會企業,讓更多人閱讀。但不至於像提奧菲爾般將自己擁有且珍貴的書籍全部賣走/送走,留下空空如也的書櫃。
不過,我大概能理解提奧菲爾當刻的心情:它是一種鐘擺,由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他並非由愛轉成恨,因為他仍是好好的將他的書賣走送走,而不是將它們丟棄;他是因為找不到一本書而感到沮喪,進而作出這重大決定。這行動讓我想起閱畢的書,松本大洋的《東京日日1》,漫畫編輯決定將他收藏已久的漫畫賣給兩手書商,也是因為決定離開工作已久的漫畫出版社。不過,他不像提奧菲爾般清空他的書櫃,而是在最後一刻「懸崖勒馬」,放棄賣走它們。
最有趣的情節,竟然發生在最後,是我意料不及。作者大衛.卡利有鬼才稱號,想必由此而來。看畢時讓我呼一聲「what?」。
這次不得不提書腰。我不喜歡書腰,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曾經放在書中作書籤,也曾放在床下底好好收藏,然而仍覺得很擾人。我曾聽朋友說,因為書腰不見了,最後多買一本。當然編輯認為這是十分重要的[註1]。而這本的書腰,讓我覺得他也遇到同樣問題﹐如「再·買·家·裡·就·要·爆·炸·啦!」。又如:
測看看你是不是也有「囤書癖」?
每次出門看到書店就忍不住想走進去一圈,精神飽滿、心情愉悅。
看到喜歡的作者或書系出了新書就會心跳加速。
內心有無數個藏書主題,卻依舊按耐不住再多收藏一本的慾望。
生活空間已被大量佔據,依然享受被心愛書籍包圍的幸福感。
總是心想再買就要剁手了,但還是乖乖掏出錢包或魔法小卡。
有趣吧?它讓我覺得是書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則廣告。
閱畢之後,我暗暗跟自己說,將讀過的書送給別人是可以,但別學提奧菲爾做這樣的傻事。
~~~~~~~~~~
[註1]「書腰到底是幹嘛的啊?」出版社編輯告訴你:其實它是做一本書最血淚的地方(公民報橘)——
buzzorange.com/citio...
《提奧菲爾和他找不到的那本書》(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