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回答
馬很疲憊。
它並不想奔跑。街道上都是塵土,而遠處這彌望着黃沙。乾渴肆虐着這座城市,人們開始紛紛逃離。一場突如其來又好似本該如此的山火,更加劇了這一切。道上開始擁擠起來,然後就是一地狼藉和東倒西歪的電綫杆、小汽車,還有翻覆滾動的各種垃圾。
一個可樂罐清脆響着。
馬則很沉默。
聽說佛教的聖者,他名字里的「牟尼」,就是沉默不言的意思。
如果這是馬的軸心時代,這匹馬或許也會成為馬群中的聖者。
它也會思考人生,並得出馬的一生就是苦的輪迴嗎?
從目前來看,並不會。
它被人驅使了一夜,沒有喝水,更沒有吃到一口東西。
四周都是干結的土地和吹動的沙子,沒有什麽能吃的。它必須繼續前進,但逃離的主人,并未留下什麽指示。雖然有一些人,曾經試圖駕馭它,好加速自己的逃離。但在試了幾次後,也只能像前主人一樣,自顧自離開。
這條路不適合車,也不適合馬。
最自由的是沙子,最放鬆的是風,而最危險的則是火。
火焰在遠處的山上燃燒,但那些火星早已隨風飄蕩,落到一些乾燥的建築上,就會引燃更大的火苗。
煙霧只是引發咳嗽,但還沒有讓一匹馬陷入危機。
它只是太疲憊了。
如果它也是一個希臘人,會告訴我們不要擾動這些畫圖,讓它能繼續思考下去。
但這裏沒有希臘人,馬其頓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不曾來過這裏。
它也不會思考自己究竟是什麽人。
每一匹馬都能知道對方是不是屬於這裏,但它們不會因為這件事就陷入迷狂。在這匹馬的幼時,它曾跟着媽媽,走上一片緑色的草地。那裏有很多和它一般大小的未成年馬,它們不斷參加各種測試。那個時候,它並不知道為何會如此,所以它顯得那樣平庸,卻又十分不聽話。
結果就是它一次一次分流,最後成了這個小國家裏最偏遠城鎮的一個農夫的雇員。
句子太長。
簡化一下:
主人——農夫;僕人——馬。
這是馬的前半生。
很快它就來到了下半生。
主人丟下了它。
它則陷入了迷茫。
就這樣恍惚了許久,它忽然感到一種放鬆,雖然未來如何,還不知道,但這竟然讓它發現,第二天沒有了原本該日復一日的勞作。對於它是這樣的,對於它的主人,也是如此。山火會燒毀房屋和農田,這會讓他們都陷入生活的危機,但對於他們的自由來說,卻似乎再也沒有任何羈絆可以催迫他們了。
這個時候,本該高興,也本該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放開奔跑。但也只有這個時候,它才發現,束縛着它的,也在維持着它。就好像骨折病人,會在身體上安裝一套防護輔助設備,病人從不習慣到習慣,漸漸地,他就感覺不到最開始的不便了。可這時候,骨折癒合差不多,該拆除這些額外的設備了。他感到無法言喻的輕鬆,但卻很難掌握之前的行走平衡和節奏。他不斷摔跤,但他的骨折,其實已經治好了。
馬也是如此。
它在需要笑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已經忘記怎麽笑。
它在放鬆的時候,才明白放鬆是一種需要接受的恐懼,沒人為你負責了,你需要自己負責百分百。
它站在那兒,雖然不是好選擇,可這畢竟還是一個選擇。
火燒過來,煙慢慢瀰漫疊加,馬也反射式地咳嗽——馬的咳嗽,馬的難受,馬的無力和不得不行動起來。
一個小女孩看見了它,跳下車子,決定帶着它一起走。
馬沒有拒絶,順從地跟着她,讓她騎上來,然後慢慢地按照她的方向走。
山火似乎沒有昨天那麽猛烈了,而來救援的人,也開始不斷灑水,釋放止燃劑。
到了安全的那一刻,小女孩沒有像它主人那樣繼續牽着它,拴着它,而是放開了一切。
「你要去哪兒?」
馬看着小女孩,也看着自己。
「我要去哪兒?」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