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與木桶理論:為何房地合一稅好像效果不彰?
房地合一稅(房地產交易所得稅)被委員說「無效,越打、件數越多」,行政院跨部會小組也說在研議把短期持有的時間延長來改進這問題。
這件事情,我覺得其實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於炒房客來說,你擋了這條路,他們整天琢磨的當然就是換一條路來走。所以這件事其實有點像「木桶理論」,也就是木桶能裝的水量,取決於桶子上最短的那片木板。
【房地合一稅是什麼】
目前的房地合一稅是這樣,如果你的房子持有1年之內就賣掉,會課徵獲利金額45%的稅、1~2年則是35%、2~10年為20%,10年以上為15%。也就是說,房地合一稅其實是一種遏制短期房屋交易的稅,你拿到房子之後越快賣掉,稅就越重。
所以那炒房客會怎麼做?除了鑽漏洞的以外,大部分就分成兩種方向,一種就是去玩沒有課房地合一稅的東西,比方說紅單炒作;另一種就是把房子放久一點再賣就好。
【短期交易被遏制,但持有2-10年交易物件暴增】
在房地合一稅近年來所謂的「件數越來越多」,其實指的是「房子放久一點再賣」的數量越來越多。
在107年度時,持有2年之內交易(適用45%或35%稅率)的件數,約佔整體繳稅件數的60.3%(佔總稅額51.7%),而持有2~10年交易(適用20%稅率)僅佔37.8%(佔總稅額46.6%)。
這個數字從108年起就開始變得很奇怪,持有2年之內交易的物件數量改變不大,但持有2~10年交易的數字整個暴增。造成前者從60.3%直接跌成38.2%(佔總稅額24.4%),而原本佔37.8%的後者劇增為60.5%(佔總稅額74.2%)。
到109年(9/30號為止的數據)就拉得更大,持有2年內交易的物件總量改變還是不大,但比例縮到只佔29.9%(佔總稅額17%),持有2~10年交易的物件擴大到69.3%(佔總稅額82.4%)。
所以從數字上來看,這件事我覺得都去怪房地合一稅是不夠公平的,因為兩年之內交易的物件的確改變不大,暴增的都是2~10年交易的物件。可見它對於短期交易的確有抑制作用,但對於把房子買來囤個幾年再賣的投資客,效果就顯得不大了。
【那問題在哪裡?可能在持有稅】
為什麼「囤屋多放幾年等房市起飛再賣掉」的策略會划算?更大的問題應該是持有成本太低,所以讓「多放幾年」的風險被壓到了最低,因為每年要繳的持有稅很少嘛。
房地合一稅當然不是盡善盡美。但就「房地合併實價課稅」的性質來說,其實完善程度比目前的房產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還高,也就是這塊「木板」其實已經相對長了。
但在房產持有稅超低的狀況下,這個「木桶」可以裝的水都從這塊短板上漏光了。這個時候不去檢討持有稅這塊短板,而是要把房地合一稅這塊長板再次加長。
要說有沒有效?可能多少會有效,至少對一些投資客來說可能房子要囤更久才划算了。但從帳面上來看,最有效的重點可能不在這裡,而在於修正不合理的持有成本。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