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給人生的靈魂提問:世界孤獨等級
孤獨是要害怕的事情、是要避免的、是可憐的;這好像是孤獨本人的氣質。
一個人的動物大遷徙
因為各種各樣原因,大學認識的朋友多數比自己年長。時間一晃,朋友們都畢業了。系上的同學多少認識幾個,可是都限於上課下課、分組做報告會多說幾句。一個坐滿人的教室,我挑了一個安靜的角落打開電腦 -- 有趣的是,最安靜的角落通常都在前排:別人以為我好學,我卻只是想一個人安安靜靜上課。
又因為同樣的各種各樣原因,我的本科蹉跎了六年才畢業。最後兩年出沒在校園的日程通常是上課-->吃飯-->找在學校工作的朋友抽菸-->上課。午餐時間的素食餐廳總是人頭湧湧,幾張大圓檯讓人並肩而坐,就像早二十年前的酒樓般。別人都三五成群吃飯,躊躇找不到位子時,我一個人坐到空出來的圓桌位置。也不是不喜歡周圍有人交談,可是覺得一個人吃飯怪怪的自己為了避免尷尬還是戴上耳機看YouTube配飯。
一心想着要畢業的自己在選課時沒有想太多,看見能念、自己有興趣的科就選。結果一課上完就的從校園一段奔跑至另一端上另一個;雖然校園不大,可是十分鐘的間隙遠遠不夠走路,只好一直小跑步進教室。我總愛說那是一個人的動物大遷徙。沒有人知道有個趕時間的人下課離開,也沒有人知道有個趕時間的人上課。
畢業很多年之後,才慢慢學會喜歡那段在大學一個人的日子。讀書時以為自己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工作幾年後才發現最愉快是和幾個摯友在家喝酒。有時會回想起中學時和同學在電話中聊天,開了揚聲一聊就四個小時,這四個小時有大半的時間都是我們各做各的事,沒有人說話。這樣也很好。腦中閃過種種與人相處的日子,但一直不變的是思緒的背景畫面:餐廳帶黃的燈光照射每個吃飯喘息的人,我坐在圓桌捧着飯碗吃着糙米飯、偶爾回覆一兩個訊息。十幾年前那臨近畢業的自己每天擔憂日後生計,腦袋最安靜的時間,就是一個人吃飯的一兩個小時。
孤獨可怕嗎?比起可怕,更多是尷尬。開始一個人在校園吃飯,總覺得別人會覺得自己是「毒撚」;不過硬着頭皮多吃幾次,吃着吃着仿佛頓悟:人生要一個人的時間還多的是呢。於是接下來我一個人去喝咖啡、一個人留在辦公室吃飯、一個人去逛街。衣服挑顏色的時候沒有人給意見、喝咖啡時沒有人和我聊八卦,嘴巴多了很多休息的機會。
孤獨、一個人、孤單大概是三個不一樣的概念。孤獨可以是一個人做着不同的事情,也可以是身邊沒有人陪。孤單嘛,可能是那個被所在腦海深處的自己。想說的片言隻語被重重壓克力膠包覆,說話說出口前就吞回去;和身旁的人隔離一個銀河系,語言無法架起靠近旁人的橋樑。「我想說的好像沒有人明白」、「說不出口」的拼圖碎片,只有腦中的角落有辦法完美匹配。異地留學是孤獨和孤單的鑑賞會。孤獨可以是一個人坐火車、和伴侶吵架找不到朋友收留、在家接案翻譯一整天說不上一句話。孤單是滿懷牽絆,可是牽絆的形狀獨一無二、是無以名狀卻放不下的堅持。無法分享、無法述說的心事,連嘗試傾訴的對象都欠奉時,可能就是我這輩子最孤單的孤獨時間。
孤獨沒有那麼可怕。就像我喜歡的《世界孤獨等級》般,很多事情一個人做也很愉快。最孤獨的時間,大概就是求學時期的午飯時間。或者那是這輩子最孤獨的時間 -- 往後數十年的時間,我可能都要羨慕那個二十歲的自己吧。
謝謝你把一個人的碎碎念看到最後,如果我寫的字有讓你想起關於自己的某些片段,那我就做到想要做的事情。因此厚着臉皮請看到這裡的你留下一點支持,這會是讓我覺得愉快的小舉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