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文惹的禍:一宗17世紀的「完美」騙局

澳門學16號
·
·
IPFS
·
17世紀,英國商隊與中國政府發生一場武裝衝突,然而誰也沒想到這起衝突其實是一場「誤會」,背後藏了一個驚人騙局...
作者:程偉恆(「在帝國邊陲講故事」成員)
Cover Photo: http://studyinportugal.net/

17世紀,英國商隊與中國政府發生一場武裝衝突,然而誰也沒想到這起衝突其實是一場「誤會」,背後藏了一個驚人騙局。

學者王宏志表示這宗衝突已有不少研究,但都沒有談及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翻譯李葉榮,他因此發表研究,嘗試為我們拆解這宗世紀騙局。

葡語稱霸的年代

1637年,此前不斷嘗試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的英國派出約翰.威德爾率領船隊前往中國,打算透過澳門葡人作為中間人,間接地與中國進行貿易。

6月27日威德爾一行到達澳門,派出翻譯羅賓遜與葡人會面;7月16日與中國官員會面,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幾近沒有任何交集,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聽不懂對方的語言。

相信大家不會質疑英語當今的地位,但17世紀東方貿易用語非葡語莫屬,那時候只有英葡翻譯,或中葡翻譯,很難找到一位英中翻譯人員。英方翻譯人員羅賓遜只會英葡雙語,所以當中英雙方會面時,羅賓遜這位翻譯如同虛設,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尷尬情況。

或許是意識到言語不通的尷尬情況,幾天後中英雙方再次會面時,多了一位深色人種擔任中葡翻譯。當時葡國從非洲、東南亞等地帶來不少奴隸到澳門,有些奴隸選擇逃離澳門,到中國擔任中葡翻譯。有了這位翻譯,雙方終於能溝通,明白彼此想法。

借由兩次會面的情況,讀者們應了解威德爾需要與中國建立任何關係,實際上需要兩位翻譯人員,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這種情況讓一位中國翻譯有機可乘,透過傳遞錯誤資訊,一步一步置英國船隊於險境,並從中獲取巨利。

 中國小官Paulo

8月16日,一位名叫Paulo Norette 的中國翻譯自稱奉官府命令接觸英人,其後便帶他們到一名總兵官邸,這舉動讓英人相信此人確實由中國官方委派而來。據英方史料,Paulo稱他是一名中國小官,以前曾在澳門替葡人擔任翻譯,後來葡人竟想把他當奴隸賣掉,使他毅然決定逃到廣州。

英人連番受難並非偶然,而是有人決心置英人於死地(mage: Wiki)

8月21日,中國傳送一份文件給威德爾船隊,要求英人立刻返回澳門,否則「片帆不留」。不過,Paulo卻說這份文件指出英人願意交稅,便可以跟中國進行貿易,更授權自己負責與英人溝通、處理貿易事宜。

英人不疑有詐,派出羅賓遜等人到廣州進行貿易,結果他們馬上被拘捕入獄;9月10日,英人船隊更受到攻擊,假如不是天氣因素,早已命喪黃泉。

英人連番受難並非偶然,而是有人決心置英人於死地,以便謀取他們手中的銀元,這人就是Paulo。

Paulo原名李葉榮,雖然他自稱受中國官方委派與英人接觸,實際上官方只是叫他通知英人離開中國,其餘部份都是他自己編撰出來。

據葡文史料所示,葡人不但沒有壓迫李葉榮,反而是李聯同中國官員奪走葡人八萬兩,他害怕葡人會報復他,所以才離開澳門前往廣州,是一名徹頭徹尾的騙子。

從事件後續發展來看,李葉榮來到廣州後並沒有改過自身,一如既往勾結權貴,以搾取外國人的金錢,而這一次對象顯然就是英人。

勾結共謀

上文提到李葉榮帶英人前往總兵官邸,見一位貨真價實的總兵,名叫陳謙。雖然他是真總兵,卻不是好總兵,暗地裡與李勾結、狼狽為奸。拘捕英人與襲擊英人船隊都由陳謙出手,雖說這屬於他職責範圍,但他出手完全因為想假公濟私。

整個騙局相當精密,假如不是老天爺有眼(天氣),幾乎是一宗完美犯罪(Image: visualizingcultures.mit.edu)

當李帶英人往廣州買賣時,他告訴英人有一個安全地方可以擺放他們的銀元,待英人存放銀元後,陳謙再出手把英人滅口,這批銀元便神不知鬼不覺地落入他們手中。

幸好老天有眼,因天氣問題讓英人避過一刧。接二運三的死噩都沒有動搖英人對李葉榮信心,他們以為又是葡人作怪,害他們被中方拘捕,更寫了一封信要求澳督賠償。

不過這些事動搖了英人與中方貿易的決心,他們向中方表示只要取回人與貨就願意回國,才令中方派人調查事件來龍去脈,使事件曝光。

中方雖然發現李葉榮與陳謙不法行徑,但史料中沒有顯示兩人下場。吊詭的是,當中方答應英人要求,把人與貨交還英方,英方竟然希望一併帶走李葉榮,據說是因為要保護他,可見英方最後仍然視李為同伴,甚至擔心他人身安全。

可惜,李並沒有感恩圖報,最後仍然騙英人,說只要付他一筆錢,便可以與中國進行貿易。

李葉榮首先利用陳謙官方背景,增加自己的公信力,再挑動英葡之間的矛盾(葡方當時壟斷中國貿易),最後利用自身專業(翻譯)傳遞錯誤資訊,讓英人一步一步陷入他的騙局,最後再利用陳謙職權,企圖把英人滅口。

整個騙局相當精密,假如不是老天爺有眼(天氣),幾乎是一宗完美犯罪。

這不禁讓人疑惑,之前是否已有受害者,只是我們不知道?另事後沒有關於李葉榮與陳謙史料來看,他們兩人很大機會逃過制裁,甚至策劃另一宗騙局。

#文章篇數:9️⃣8️⃣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的故事|📁 文章目錄|👍 臉書專頁📣 徵文啟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