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家:靈魂轉化之城
第五天寫一個你記憶裡最有感情的地方。這個地方,盛載著你的回憶,連結了你自身的故事。
我第一次踏進這片土地,是在七月一個陰雨的早晨。連續幾日的降雨,空氣濕潤得有些沈重,夾雜著泥土與潮濕的氣味,原始叢林中不自然地安放了一座城堡,城堡外散落著幾個貨櫃屋,四周的景物樸實得近乎簡陋。那時候,我感到拘謹與不安,像誤闖魔法森林的小動物,不確定自己該站在哪裡,又能停留多久。那一刻,我是個茫然的陌生人,帶著學習的任務而來,卻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場與自己內在對話的課程。
也許是對環境的陌生,也許是對課程的未知讓我不安,更多時候,是我對「敞開」這件事的抗拒,它對我完成敞開,而我卻感到自己在這個地方顯得格格不入,彷彿河流中的一顆石頭,可以感受溪流的輕撫流動,但我卻杵在那裡不知如何回應。日復一日的課程,這一股流動緩慢而細膩,卻不曾停止。它不急著將我推向改變,卻悄悄浸潤了我的防衛,讓我開始願意凝視、感受,甚至脆弱。
因為課程,讓我停留此地。每天的進入與結束,形成一股韻律與節奏,慢慢讓我與這塊土地產生了呼吸的連結。我開始注意這裡的光線,清晨的陽光怎麼從窗戶斜灑進來,午後的影子又如何在牆角堆積。那些原本看似冷漠的牆,開始映照我內在的情緒與掙扎。當我遇到卡關與困難時,總習慣在早晨做完瑜伽九式後,獨自一人漫步到貨櫃屋後的森林裡,跟那裡的樹精靈哭訴自己的挫敗,也向樹精靈祈禱,讓自己的心可以更柔軟敞開。
記得有一次要做替代練習,但我一直做不進去,小老師說我上一個練習還沒完成,於是要我獨自一人離開教室去做焦點練習,教室外下著雨,我一個人站在小土坡上做練習,我盡情地吶喊,雨聲為我伴奏,雨水讓我的淚水顯得不那麼尷尬,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哭些什麼,只知道眼淚跟天空飄落的雨一樣,下個不停。
每一次的練習,一次次地更與這片土地連結,像是把自己的靈魂一寸寸找回來。七里香在大門迎接、努力融入100顆石頭、在颱風天的風雨中跳舞、在茄冬樹爺爺旁靜心、踏入蓮花池的淤泥、在北港溪邊融入水、在園區中央跳火堆、爬不完的好漢坡、無數個夜晚仰望滿天的星空......,在每一次舞動與靜心之間連結內在的韻律,在每一次眼淚與歡笑之間鬆動堅固的防衛。有一次,課程結束後,我獨自坐在那棵大樹下,原本只是想歇歇腳,卻在無預警的片刻淚流不止。我沒有特別的想法,也不是悲傷,只是一種深深的鬆動,像身體終於肯承認自己累了很久。我在這裡感受到此處不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可以安住我心的某種「存在」。

也許就是從那一天開始,這裡不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個能收容我心事的空間。後來我也成為這裡的老師,更是頻繁的進出園區,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課程,從以前陪著自己哭,到後來陪著學員哭,在這個園區過生日、在這個園區跨年、在這個園區與自己相遇。樹知道我的脆弱,好漢坡記得我沈默疲倦時的腳步,教室後的水溝陪我走過數次不安的轉折。這個地方開始長出了記憶,這裡見證我無聲的掙扎,也包容我慢慢學會柔軟,承載著我那些無法言說的轉變。我依然是我,但我已不是昨天的我。
我仍然記得離開前的那一天,收拾打包著課程的所有物品,將物品歸檔安置,我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只有帶走滿滿的不捨與回憶,陽光灑進大教室,我站在大教室的舞台前,與這個空間道別,關閉最後一盞燈,鎖上最後一道門,走出教室,我再度回頭望向這座叢林裡的城堡,將它印在我的心中,仰望三樓的房間,做最後一次祈禱。再見了,謝謝你!

它帶給我的不只是家的溫暖,而是一種更深層的歸屬感——像是靈魂終於找到了可以停靠的地方。我知道,它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不再身在其中,只要一閉上眼,我仍能走回那片林間的安靜角落,聽見自己與土地一同呼吸的聲音。這是我的心家,這座城堡不是為我量身打造,它是為每個靈魂而存在的轉化之城,是能安放自我、連結自性的至聖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