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之後的事
我有陣子迷上一款養成遊戲,你通常會是一座島的島主或村長,一開始只有6到10個鎮民,你必須組織領導大家,去採集和生產足夠的糧食、去建造設備和住房,在糧食快不夠的時候縮衣節食。隨著愈來愈多關卡通過後,你會獲得得任務更多元,例如你在島上建設的房子會有「美」這個評分項目;每個居民除了飽足感、就業和住房,還要提高他們的「快樂」和「教養」的指數。
接著關卡的要求會愈來愈多。如果要讓居民有教養,需要蓋學校跟提供書本,而要提供書本,則需要有足夠的樹木資源跟造紙工廠。要讓居民快樂,要讓他們晚上可以在酒館聊天放鬆,要提供酒,就得要多種小麥跟建造釀酒廠。這些,都是吃飽之後的事。
吃飽了才有力氣去玩樂、去創作,這個遊戲簡化了人們對於需求的先後順序。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會有各種需求,就算一千年前的文明,沒有進展到現在這麼蓬勃,那時候的人們還是沒有放棄對於美和知識的追求。

人們會透過口傳的詩歌或石板上的圖像學習歷史,也會在各種節日欣賞舞蹈表演,就算是鄉下人,也有鄉下特別的祭典和舞步。或許的確要先吃飽才有力氣創作詩歌、在酒館舞蹈,但人類從來沒有先經濟後文化這件事,也就是人類沒有因為經濟不夠好,就選擇放棄其他追求。
因為飢餓在大多數國家已經不是個難題,最重要的是人們有沒有空間給予人生其他的追求。
我在台灣上班的時後,常對娛樂這件事有罪惡感,我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玩遊戲是浪費時間、跟朋友談心事是浪費時間、去美術館欣賞畫作是浪費時間。這些浪費時間是因為我們總擔心自己錢不夠用、工作不保、人生沒前途。
我在的荷蘭給個人很多空間,這個國家用高福利高稅率把收入盡量平均,給人們很多假期,也尊重你下班的屬於自己的時間。我在這裡重拾了我從前寫作的興趣,也嘗試接觸不同運動。我以為自己只在意工作,後來慢慢體會到,原來在掙錢的工作之後,人生還能有其他樂趣和追求。
後來一位台灣的好友辭掉工作,開始自己瑜珈老師的事業,雖然一開始能兼到的課堂很少,他直到經營到第三年,收入才開始大幅起飛。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追求不必等吃飽才開始,或許在邊學習怎麼吃飽的狀態下,也重視自己對於美和生活其它面向的追求。
我想當我成為了一個島主,而旗下有6到10個村民,我想要在耕田的時候一起唱歌、在做陶器的時候發想不同的紋樣、在飯後寫下我的觀察和感受、在火光前說故事。也把無論是耕田的技術還是對於宇宙的想法,通通記錄起來,分享給其他人。吃飽是很重要的事,但吃飽之後的事,也很重要。因為人活在世上,不會只有一種追求。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