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喜歡我”是為了要讓你看清”這個人”》

昨天和友人聊到「外境是內在的顯化」,這句偉大的真理放在生活中,總讓人覺得卡卡的,如果跟”黑暗榮耀”裡的文同珢說這句話,她定會不置可否~難道我被霸凌成這樣,是自己內在的顯化,是自找的嗎?!
被別人莫名其妙疏遠的人,總想不通「他為什麼會這樣?」是我做錯什麼事?說錯什麼話?甚至那個別人曾經是自己的好友,突然間,他再也不找你,Line的對話也冷冰冰,這都是自我內在的顯化?!
一般人在逆境時很難接受所謂的真理,受到傷害的自己還要再往自己的心插一刀,說「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對於心有傷的人,療癒是需要放在真理之前,一個在寒風中凍著的人,一進屋子裡第一件事定是趕快讓他喝杯熱茶披件暖大衣,先讓身子暖起來,而不是用理性的大腦看著正在顫抖的他說:「這麼冷的天氣幹嘛還往外跑」。
然而,我們卻常常用後者的態度對待身邊那個凍著的人,因為你認為「這是對的」,所以同事抱怨「被安排坐到主管對面的位子」時,你沒看到他心裡的傷心而直接跟他說「坐主管對面,跟他討論事情比較快」,他一定翻白眼覺得這真是個話不投機半句多的人。
你的這句話有錯嗎?沒有錯,只是你沒看見對方是個想跟主管保持距離、能閃越遠越好的人。當對方認為你不是他的同溫層時,就不自覺的會開始疏遠,若這時你再運用理性腦自我詮釋「一直往同溫層靠的人,不會成長」,這個想法有錯嗎?也沒有錯。
一直覺得沒有錯的你,卻一直被別人疏遠,於是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這時在高處遠眺人間的神,就清楚看見「這個人的靈魂在上演一齣“外境是內在的顯化”的劇給自己」,這裡頭沒有你錯或他錯,只有要讓你明瞭一個看不見別人傷口的人,就會不斷地碰觸到別人的傷口而不自知,於是用這一齣劇讓自己練習去看見別人的傷口。
「人生是一齣戲」這句話也是真理,只是這齣戲要讓自己學到什麼,身在劇中的人往往很難看懂,我們看見的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對方的行為。這時若有可以在一旁智慧的引導你看見其中的細緻,你會知道這齣戲只是想讓你看見一個反轉,就是要學習「看見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行為」。
看見自己的感受和對方的行為 VS 看見對方的感受和自己的行為
當一個人是先看見別人的感受,就有機會看見對方需要療癒的那個傷口。當他從寒風中走進屋子時,你給他的是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幫他搓搓身子,讓身體發熱。這時他會覺得你是個能帶給他溫暖的人,不但不會推開你,反而會一直拉著你靠著你。誰會拒絕願意給自己無私的愛的人呢?很少。
然而,先看見自己感受的人,比較容易用對與錯來合理化對方的行為,當人的世界只有是非對錯時,就會形成戰爭,於是黑暗榮耀裡有一群欺負文同珢的人,還有進行報復的文同珢。畢竟自己是受排擠的那個人,這些對與錯可以證明自己是受害者,他們是加害者、是壞人。
證明自己是受害者之後,又能怎麼樣呢?你還是無法解決為什麼他會疏遠你、排擠你。這時有人就會再尋找別的認同與小團體,於是派系就此展現。也許你身邊就有這類的故事,A圈圈的小玉跟B圈圈的阿寶原來是閨蜜,因為一個事件後,兩個人就鬧翻從此互不往來。
只會看見自己感受的人,通常會看到別人的錯與惡
有的人在他疏遠你後,會思考許多為什麼,為什麼他會有這個行為,只是這個思考的出發點很多都源自於「看見自己的感受與對方的行為」,所以就算你找到答案,發現是那一天自己不小心說出:「餓個幾餐就可以買香奈兒包,也沒那麼難」,只是你的幾餐對他而言是三個月。
認為自己行為沒有錯卻莫名其妙被對方排擠的你,會去理解對方聽到你這句話的感受嗎?很難,因為理智腦的是非對錯早就佔了上風。於是外境就顯現一連串不同的故事給你看,直到有一天你開始願意看見對方的感受為止。
願意感受別人的心並溫暖對待的人,就是一直送花給自己心的人
一個願意看見對方感受的人,就像一直送花給自己的人一樣,會是對自己好的人。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你會「感同身受」,這個感同身受會促使你進一步去尋找對方的全貌,看見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這背後的成因與環境。於是你的心會用溫暖的方式對待他,因為你會知道為什麼他會在寒風中走路,這裡頭有一顆受傷難過的心,和寒風中獨自哭泣著。
所以你給他的擁抱是源自於內在的感同身受的溫暖,這個溫暖就像綻開的玫瑰花,不斷對別人溫暖的你,就是不斷地送花給自己,你的心一直在開花,花若盛開蝴蝶自來,這個外境就會在你人生的劇本中發酵。於是在這一刻你終於了解那句話「沒有人不喜歡你,只有你不喜歡你自己」。
神佛在天上看人間,也是如此,如果神佛只會看見同溫層,那他們一定會覺得「人」很壞,事實上,神佛對人是一直不離不棄,甚至觀世音菩薩變成碎片也要轉身成為千手千眼觀音,要來救度一切眾生。在那個高度的祂,看見的人都是個「完整」的人,看見這故事背後的內在成因,看這這群人成長的道路,就像大學生看見小學生一樣,跌跌撞撞的你,只是你願意,總有一天也可以成為大學生。
所以當我們被別人疏遠、被別人排擠時,通常第一件事是看見自己受傷的心,這其實也沒錯,我們自己也是需要療癒,只是當你喝完熱茶,身子變暖之後,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見別人的感受」,再回來看見自己的行為,你會找到那個答案,那個真正被別人疏遠的答案。這樣的你,慢慢地會跟以前的你,越來越不一樣。
*******
☀️週日學堂: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情商力》☀️
❗️第五堂課: 「被排擠」與「排擠人」,誰才會成為強者
這堂課要蒐集的第五個臉譜~「自己與對方的臉譜」,看見排擠人的臉與被排擠人的臉。
對立不會讓世界變美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然而生活周遭依舊存在許多對立,勞方與資方的對立、主管與下屬的對立。這些對立其實都源自於相互排擠。
我們來透過認識這兩個臉譜,來找出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排擠對立變成開放多元,讓自己的職場生活變美好,讓這世界變美好。
❗️週日學堂之平日班開放報名了,平日班是採雙週課形式,每雙週二晚上7:30上課,課程說明與報名請見留言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