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刻(306-310)

考拉不渴
·
·
IPFS
·
本集瞬刻五則:同僚、我寫、清單、沙漠、老闆

306 同僚

一個已離開公司多年的老同事突然給我打來電話,說直到最近才知道了自己當初(被)辭職事件的內幕,充滿了背叛、腐敗、欺騙,全是下三濫的手段。

工廠的混亂和腐敗是觸目驚心、盡人皆知的,外企的腐朽絲毫不亞於某些政黨。

我只好勸她算了吧,就忘記那些無恥的前同事吧,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業,比以前更精彩。

同事的所謂背叛令她寒心,我理解。但對同事如果一早就不信任,何來背叛呢?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太天真。

年輕時我也幼稚過,以為同在一家公司也算緣分。如今我視同事為寇仇,加倍防範,絕不輕信。同在一家公司有什麼用呢,哪個朝代最狠的仇家不是同殿稱臣的同僚?

307 我寫

我心煩了就喜歡寫文章,瞎寫,像心理治療師讓人隨意塗鴉那樣。

其實這是一種寫作訓練方法,在一門美國大學寫作課上學的,用意是激發自己最大限度的思想自由,好處是越寫越想寫,有時候停不下來,本來是出來散心的,結果一不小心跑了個馬拉松——就類似這個效果。

越來越理解「寫作只是為了紀錄生活,不能總想改變世界」這句話,忘了誰說的了,也許是我自己說的。總之自己瞎寫就瞎寫,不要生硬地給自己賦予太多意義。能把每天的日子大致紀錄下來就很不錯了,大多數人和大多數時光過去就過去了,無聲無息,好像沒來過。

308 清單

很多人喜歡每天一上班先寫一個 to-do list,把當天要做的事都列出來。我也試過,都不成功。清單是寫了,上面的事情大多完不成。裝模作樣寫了三天清單就不寫了。

很多人的 to-do list上的項目太多,寫的時候心比天高,下班時回頭看才覺得命比紙薄,清單上的事做完的不到兩成。

這個尷尬怎麼破?

Option 1: Do nothing - 不要再做 daily to-do list. 並不是清單沒用,關鍵要看你是否目標明確。

Option 2: 每天的To-do list上不要超過三件事。寫得多有什麼用啊,又不是練字。計劃的事情少容易達成「已完成」的幸福感。

萬事同理,我們在任何事前的判斷都不準確,不是結果不準確,而是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準確。總以為給你個槓桿你就能翹起地球,其實給了你槓桿,很多時候也只是根沒用的棍子放在門後。

好的 to-do list不是每天早上寫的,而是頭天晚上睡前就做好了。次日一睜眼就明確自己一天要做什麼,那種感覺才會有成就。

309 沙漠

讀過劉以鬯先生的三部曲:《酒徒》、《寺內》、《對倒》。

劉以鬯是香港最好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鬯」音同「唱」,意思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種酒。

內地人對香港文學大多不瞭解,以為香港是文化沙漠。這一點我多次高呼過——內地/大陸如今沒有一丁點資格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內地的沙漠更無邊。香港是被魯迅稱為那個時代的文化沙漠的,魯迅可以,那個時代可以,一切文化還在上海還在大陸。

現在,呵呵,沒人配說這句評語,魯迅已死,不會再有,而且裡外不是人,現在愈發不讓多提。

你如果要讀香港的文學,有幾位作家一定繞不過:董橋、陶傑、西西、金庸、劉邵銘、張小嫻、李碧華、林燕妮、倪匡、亦舒、梁羽生、古龍、馬家輝......

當然,還有張愛玲,如果也可以算作香港作家的話。

我曾經以為香港書展每年都可以去,有的是機會慢慢欣賞香港的文學和文化,不料轟隆一聲,江河巨變,不是不能去了,是再也不必去了。但這也擋不住我繼續喜愛香港文學。

310 老闆

昨天見老闆,他看著新辦公室覺得哪兒都好,說辦公室主任(office manager) did a great job.

他可真會說話,哪有當著下屬A公然表揚下屬B的?此人的領導風格和技術可見一斑。

我當時如果喝多了,肯定會脫口而出 —— yeah, great job indeed. We have money to burn.

跟老闆談完話,我更不喜歡我的工作了。上司視我如牛馬,我怎能不視上司為路人?公司對我如草芥,我如何不視公司如寇仇?

所以說開會純粹浪費時間,明明我已經淡忘了,偏要跟我不斷提起不爽的事。

有時候一想到這一點就真的想跳槽了。現在不是沒處跳,是槽已經挖好了,我嫌槽太淺,擔心餵不飽我的馬。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考拉不渴An avid reader, lousy writer, world traveler, peace and freedom lover. 住在大西洋岸邊的未成名英文俳句詩人、讀書家、自由夢想家。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瞬刻(第二輯)(301-600)
2 篇作品

我的平行宇宙並不貴

瞬刻(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