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病房裡的生命風景vs我的未來人生想像
劃破寂靜:新病患與家人的聲與情
初春微風輕拂,窗外新綠嫩芽與含苞花朵,一片欣欣向榮。然而,這蓬勃生機卻被無形屏障隔絕在病房之外。
這兩日隔壁床的病人總是靜默無聲,如同冬日沉寂的大地,那份安靜甚至讓我連走路都放輕了腳步,深怕一不小心就擾了人家的清幽。母親也一樣,不僅講話輕聲細語,連看電視都直接切成靜音模式。
下午兩點隔壁床辦理出院了!我與母親都鬆了口氣,總算不需再小心翼翼,擔心會吵到人。然而,不到三個小時的光景,隔壁床突然又開始喧鬧了起來。
隔壁床的老伯伯大約在傍晚六點入住,從入住的那一刻起,此起彼落的聲響便如潮水般湧來:開塑膠袋時發出的悉索聲、櫃子開關時的碰撞聲、老婆婆交代看護人員的絮語聲、護理師略顯宏亮的關懷聲、突如其來的電話聲…等,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種類雖然豐富,但談不上悅耳。
「該不會以為他們住的是單人房吧?」我不禁在心底這麼嘀咕著。
大約一個小時後,喧囂聲漸漸平息,卻突然聽到老伯伯弱顯虛弱的聲音說:
「我要看新聞。」緊接著,清晰且宏亮的新聞播報聲便充滿病房裡的每個角落。
我望著牆上那張列著病房注意事項的紙張,第一條明明清楚地寫著「請保持安靜,讓病人獲得充分休息」。然而此刻,它的功能似乎僅僅是在醫院評鑑時,向委員證明醫院已盡到告知的義務罷了。
就在清晰的新聞播報聲迴盪之際,「唰」的一聲,與隔壁床相隔的簾子突然被拉開了。拉開簾子的是一位年約七旬的老婆婆。我還以為是母親的朋友來訪,結果發現母親也露出了困惑的表情望著她。
「抱歉抱歉,我走錯了,我哥應該在隔壁。」原來她是老伯伯的妹妹來探望他。
妹妹看到老伯伯後,便開始話家常。老伯伯的妹妹說話聲中氣十足,聲量足以蓋過電視裡傳來的新聞播報聲。
「好了,明天下午再來看你,你要乖乖的哦!來~讓親愛的妹妹親一個!嗯~呀~」
雖然隔壁床很吵,但卻也為病房帶來一股的溫馨氛圍。
喧囂過後:病房瞬間安靜了
妹妹離開後,看護隨即忙碌起來,處理老伯伯的起居雜務!令人訝異的是,看護說話的音量絲毫不遜色於那位精神奕奕的妹妹,幾乎是用喊叫的方式與老伯伯交談。我不禁猜想,或許老伯伯有聽力上的困擾,否則為何每個人都彷彿深怕對方聽不見似的,個個都提高了嗓門呢?!
接近晚上十點,病房裡的吵鬧聲依然沒有減緩的跡象。
因疼痛連兩日無法入睡的母親,疲倦的臉龐上寫滿了無奈。我心想,若過了十點,隔壁床的音量依舊沒有降低,我便打算過去委婉地請求他們尊重同房的其他病患。
十點剛過沒多久,隔壁突然間好像被按下靜音鍵一樣!說話聲沒了、電視聲音也消失無蹤,甚至連燈都熄滅了。還不到十點半,病房內安靜地只剩下打呼聲。吵了一整晚的老伯伯一家人,意外地遵守病房十點後保持安靜的規定,且還安靜地很徹底。
活力再現:歡樂的陪伴
隔日病房依舊充滿活力。老伯伯的床邊訪客絡譯不絕!一下子是加護病房的護士;一會兒是來幫他洗澡的人;過沒多久,又有復健師前來指導他進行復健活動。
從這些片段的訊息裡,我逐漸拼湊出老伯伯的狀況:原來他是名剛由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的病患,在此前還歷經中風、心臟手術等重大處置。長期臥床導致他肌肉萎縮,生活幾乎無法自理,因此才需要一名貼身看護全天候照料。
母親明瞭隔壁老伯伯的堅辛處境後,反而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同情。相較之下,自己因為腳部手術造成的疼痛和睡眠不足,似乎也變得不再那麼難以忍受了。
傍晚時分,充滿活力的老太太又來探望老伯伯。她與看護一搭一唱地陪著他談天說笑,老伯伯偶爾還會被逗得調皮地反駁幾句。那充滿歡聲笑語的場景,讓人彷彿置身於鄉下三合院前,大家閒適地乘涼話家常一般,輕鬆而溫馨。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晚上九點。
「緣投ㄤ誒(註) ,你要乖乖的哦!好好休息,我要先回去了,別太想我,明天再來看你嘿。」
(註:緣投ㄤ誒為台語,中文為英俊的老公)
這番充滿愛意的話語,甜蜜得就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令人感受到他們之間深厚的情感!今晚,老伯伯依然準時在十點熄燈就寢,沒過多久,熟悉的鼾聲便再次在病房中響起。
溫情與現實:病房裡的牽掛與無耐
隔天一早送母親去診療室後,我便先行返回病房中拿取物品。走進病房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半開的簾子裡躺在床上的老伯伯。瘦弱的老伯伯身上插著不少醫療管線,這與昨天那位談笑風生的開朗長者,實在很難聯想是同一人。一旁的看護正忙著與老太太通電話,似乎是因為早餐的緣故,老伯伯發生了嘔吐,看護忙於清理,一時之間沒來得及將簾子完全拉上,這才讓我得以窺見老伯伯的真實樣貌。
不久後老婆婆便來到醫院探望老伯伯。期間看護短暫離開,老婆婆用溫柔的語氣對老伯伯說:
「你想吃什麼就告訴我,我從家裡帶來,營養夠身體才會好得快!ㄤ誒,你要快點好起來呀!我年紀愈來愈大,體力愈來愈差,我擔心自己沒辦法照顧好你。要乖乖聽醫生的話,乖乖養病哦。還好這幾天有看護幫忙,你可不能讓人家難做事呀。等等我還得回家忙….」老太太滿滿的關愛之中,也流露出一絲力不從心的無奈。
仔細回想起來,老伯伯從住院以來,病房雖然一直處於熱鬧的狀態,但前來探望他的似乎只有他的妹妹和太太,其餘時間大多是醫院的工作人員穿梭其間。
未來的想像:灑脫獨立且內在強大
沒有晚輩來探病的狀況雖然讓人費解,但老伴與手足的活力及熱情,所帶來的實際支持與慰藉,反而勝過眾多的探訪寒暄。
偶爾我也會思考著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晚年。細節雖然以規劃,但大方向卻是清晰的。
以開闊的心胸擁抱生活點滴,用幽默感化解歲月帶來的沉重,避免讓年齡成為自我設限的枷鎖、更不容許煩惱在心底紮根蔓延。當然,想像總是比真實經歷還來得容易,屆時是否真能保有此刻的淡然,仍是個未知的伏筆。然而,少了對晚輩的牽絆,加上向來不喜叨擾他人的獨立性情,再佐以清晰的人生方向,或許真能賦予我一份從容的底氣,去迎接那份強大且自由的未來。
而此刻,病房裡所見的種種生命風景,包含溫暖的牽掛與堅韌的姿態,都提醒著我,無論境遇如何,保持內心的光亮與獨立,方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