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25)—— “稳赚神话”破灭:中国万能险“新政”背后的制度收割术

泽西说真相
·
·
IPFS

泽西 

🟦内容提要:

2025年4月,中国监管层推出“万能险新政”,允许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期调整最低保证收益率,打破了过去保单中承诺的刚性兑付。文章深刻揭示这一政策如何在合同尚未到期的情况下变相违约,其背后隐藏的是体制性掠夺逻辑和对投保人利益的系统性牺牲。文章以金融术语为引线,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国保险公司资金链危机、资产价格塌陷、房地产崩盘等多重背景,以及这一切对中老年中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契约信用的打击。作者犀利指出,这不仅是一次产品调整,而是一个深层金融危机的信号,是整个国家信用体系崩塌的缩影。

 合同法失效:政府公然为违约开绿灯

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体制中,没有哪一纸合同真正以契约精神为立足点;在掠夺性增长的废墟上,没有哪一种承诺能够长久兑现。

当经济繁华的幻象开始破裂,当金融数据的粉饰无法掩盖资产黑洞的真相,曾经被包装为“保证”的产品,终于露出了收割与背叛的獠牙。

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的“新政”,正悄然上演了一场制度安排的收割,其背后隐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对普通人最后信义的背弃。

2025年4月25日,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利率下行期,可以通过降低最低保证利率,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新规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新规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要求保险公司根据账户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万能险结算利率。

所谓的万能险,是一种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功能的人寿保险产品,保单账户里通常有一个最低保证利率。也就是说,不管投资赚不赚钱,保险公司都保证每年至少给你一定的收益率。

最低保证收益率一般有2%或2.5%或3%,还有4%甚至有5%的保障收益率。据悉,有1000款产品保证利率为2%,有500款产品利率为3%。

由于万能险在中国是一种偏理财型保险,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城市中产及以上阶层,有一定储蓄能力又希望兼顾保障与收益的人群。这种万能险把中产心态吃得很透,又想保障,又想冒险,二者兼具,深得中老年人青睐。截至2024年,购买万能险的大约有3000万至4000万人。万能险账户总资产规模约4万亿左右。

流氓与君子的双面口吻:万能险新政的文字陷阱

此次万能险“新政”的密钥和核心就体现在这句话上,即“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利率下行期,可以通过降低最低保证利率,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这句话的本质是耍流氓,就是公然违约嘛,但说起来又像是一个正人君子。

什么叫“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它这样表述,是在有意回避用明晰的“合同”概念来表达,而刻意选择一个含糊其辞的限定语,显然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同时这个“限定语”又内含乾坤,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可能存在着讨价还价,博弈较量而预留了一个腾挪空间,也就是一面在躲闪逃脱它们的违约行为,一面又在为它们的流氓行径掩饰张目,总之是精心措辞,预留余地。

为何监管部门要如此挖空心思,巧设词语陷阱呢?因为万能险“新政”针对存量合同即已签约的万能险合同直接修改保底利率,显然有违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第八条明文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就是说,已经签订的万能险合同中,保单上明示了“最低保证利率”,属于合同的明确条款,单方面修改,侵害了投保人的既得权利,属于违约行为。

《合同法》第六十条也明文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承诺的保底收益进行兑付。监管新政后,如果保险公司试图用新规套用到老合同,属于违约。双方协商变更,则另当别论。

《合同法》第五条还明文规定,合同双方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无权单方面更改合同核心条款,尤其是影响收益保障的关键条款。现在保险公司擅自降低已经签约客户的最低保证利率,属于违反诚信原则。

此举竟然是政府监管部门公然许可的,也就是政府率先知法违法,践踏诚信。万能险“新政”的出台,再次昭告天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是不值得信赖的。

谁的金融风险?从保险公司转嫁到投保人

“新政”的动机和目的在那个《通知》中已经点明了,就是“利差损风险”。不过是一语带过,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千万投保人将它抖落清楚,让你一次看个透。

一是缓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压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保险公司大都是中共的亲儿子,是它们真正的“自己人”。中国人寿保险,万能险资产规模超10000亿,平安人寿超过8000亿,太平洋寿险约4000亿,新华保险约2500亿,泰康人寿万能账户规模接近2000亿,还有国寿安保、华夏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等的资产规模也不小。

万能险都有最低保证利率,如果保险公司承诺了4%、5%这种较高的最低利率,但保险公司投资端比如债券、理财收益率在不断下滑,导致利差倒挂,保险公司严重亏损。而取消固定保底,就可以减少保险公司的亏损,避免财务风险集中爆发。

二是防止保险公司资金链断裂。一旦保险公司因万能险利差损失过大出现流动性危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比如退保潮,挤兑潮等等,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允许万能险利率浮动,是为了让保险公司减少对投保人保证利率的支付,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成本。

三是隐性引导储蓄进入保险,减缓居民存款搬家和资金出逃。“新规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就是说,通过“保单持续奖金”的产品设计诱惑,以“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吸引更多中老年储蓄资金留在国内体系内,防止大规模资金外流。

一言以蔽之,“新政”的核心,就是将风险转嫁给投保人,以牺牲投保人的利益来保全保险公司的利益。唯一的代价就是违约,但中国政府从来不把违约当回事。

“新政”释放的信号就是,过去承诺太高,现在开始放弃承诺了。早年万能险拼命以高保证利率吸引客户,现在市场变了,承诺变成了沉重包袱,怎么办?监管部门发个文,危机就解除了。但万能险“稳赚不赔”的骗术就此被戳穿了,投资风险腰身一变,从保险公司转到投保人身上。

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松绑,就是以削弱消费者的保障为代价的。消费者本来买的是保证4%、5%的产品,现在可能只能拿到2%以下,甚至更低,投保人权益受损了,但保险公司的利益保证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监管。

此举可能预示保险业深度调整即将到来,不仅万能险,整个保险行业甚至整个金融行业未来可能都要经历一轮产品的“去刚兑化”,重新定价和大洗牌,其实就是金融信用的破产和金融危机的到来。

万能险“稳赚不赔”:中老年中产的集体幻觉与集体风险

万能险“稳赚不赔”的幻觉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和政府诚信的破灭而破灭。

一、中国整体利率下行,资产回报率大幅下降。2020年以来,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危机、出口下滑、内需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的实际利率水平持续下降。国债收益率跌破2%。城投债、企业债违约潮频发。股市、房地产、信托市场都大幅跳水,资产端回报普遍变负。保险公司以往依赖的低风险稳健投资,如债券投资,已无法支撑过去承诺的高保证利率。

二、保险公司曾把巨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投向城投债和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房地产行业在崩盘,城投债在违约,资产价格在缩水大幅下跌,租金收益在迅速下降,坏账在日益增加,从而使得保险公司账面资产在缩水,现金流紧张,利差损迅速扩大。万能险曾经承诺的高利率,眼看着偿付能力难以为继,于是,政府通过政策松绑解救保险公司,同时一脚把无辜的投保人踢开,任其自生自灭。

三、政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外溢。过去,中国监管总是把“保护消费者权益”挂在嘴上,强调保险合同的刚性兑付。现在,监管部门更关注防范系统性风险。允许万能险灵活调整最低利率,相当于削弱消费者保障,将风险转嫁于个体身上,保险公司可以缓解资产负债错配的压力,维持表面稳定。

四、万能险大量集中在中老年人,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购买万能险的人群主体多为55岁以上的人群。购买金额巨大,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保费,对“保证收益”极度敏感,对市场波动又缺乏认知,他们更缺乏的认知是,他们普遍迷信大企业,迷信央企,更迷信政府,他们坚定地认为,有政府做靠山的央企不会不讲信用的,这就是他们的愚昧无知之处,他们哪里知道,中共及其政府其实就是最大的骗子和流氓。

当然,一旦保险公司违约,这群庞大的老人也不是好惹的,中老年客户是一个敏感人群,维权意愿强,也有时间跟保险公司耗,还有一定的组织性,容易引发金融动荡甚至社会动荡。

总之,这一切意味着万能险的“保本、保收益”时代彻底终结,万能险“稳赚不赔”的神话就此破灭,保险行业不再刚性兑付,风险开始全面向个人转嫁。整个中国金融体系正在从“高承诺、高负债模式”被动转向“低承诺、低保障模式”,为的是应对长期的资产回报下降、债务泡沫破裂的局面。

这是中国房地产危机、地方债务危机、金融去杠杆叠加冲击下的被迫调整?还是危机来临时的必然选择?

万能险露出冰山一角,金融危机已然来临

这绝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而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一个缩影。表面上是一次针对单一保险产品的技术性调整,实际上却暴露出中国金融体系深层次的脆弱与虚假繁荣。这不仅是万能险的分水岭,更是整个金融秩序调整、社会财富安全感下滑的重要信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家庭资产配置者,必须摒弃对“稳赚不赔”式理财产品的幻想,重新理解和面对风险,从制度性变化中读懂趋势,尽早自我保护,未雨绸缪。

至于怎么自我保护?对此,我再怎么说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我太了解中共的邪恶和无耻了。事实上,无论投保者是否确认保单合同条款,保留好所有缴费记录与历史结算利率通知,固定好所有的证据,还是投诉银保监会,投诉保险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还是向法院提起合同违约诉讼,在当下的中国,大概率都将以失败而告终,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硬刚者多少能获得一些“内部妥协补偿”,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因为有些保险公司还是怕事情闹大,收不了场,会采取「内部补偿」方式,以安抚大众,消灭抗议者,好继续欺骗新的投保者。

万能险利率松绑,不过是又一次赤裸裸的收割信号。表面上是防范金融风险,实质上,是中共制度本性的一次本能反应。从不以诚信立国,从未以草民为念。保险承诺的坍塌,正如楼市泡沫、债市骗局、GDP幻觉一样,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逻辑:掠夺、榨取、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统治机器。面对危机,它们不会保护普通家庭,只会保护央企、权贵和自己的党国体系。万能险的松绑,只是一个小小的注脚,昭示着整个社会契约的破碎与制度信用的崩塌。

在这个掠夺性的体制下,所有被精心包装过的“保障”,终将反噬为“风险”;所有寄望于体制善意的幻想,最终只会化为血与泪的清算。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盲目信任只会换来加倍的背叛,等待救赎只会加速被收割。真正的出路,只属于那些能在废墟中保持清醒的人。认清体制,认清规则,从虚假的庇护中抽身而出,才是这个时代每一个普通人最后的自救之道。

📬 欢迎订阅 Decode China|解码中国

你正在阅读的是《Decode China 解码中国》系列文章,这是我用二十多年媒体经验,结合中国体制内的亲历观察,撰写的政经批判专栏。我们深挖数据造假、意识形态控制、国家资本主义的荒诞剧,以及中国社会正在悄然沉沦的裂缝。

💥 如果你也厌倦了被美化的叙述,渴望看到真实的中国,请点击订阅。

📌 本专栏目前免费开放阅读,未来将逐步开启付费支持选项。你的每一次阅读、转发、评论或打赏,都是对真实的支持。

👇 点击这里免费订阅,加入我们: 👉 [订阅按钮(会自动嵌入)]

(作者泽西,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供职于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20多年,曾撰写过近200万字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现在干净世界平台和YouTube平台上创建自己的频道“泽西说真相”。主要讲述四大系列:中国问题报告系列,毛泽东的幽暗心理解析系列,时政财经新闻评论系列、泽西杂谈系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泽西说真相泽西,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居于纽约。曾在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担任记者部主任、专刊主编等职,曾撰写近200多万字的财经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 “泽西说真相”,见YouTube平台和干净世界平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解码中国(24)——中国GDP数据造假:中共权力危机下的合法性道具

解码中国(23)——血色稀土:中国战略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黑暗代价

每月选集
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