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24)——中国GDP数据造假:中共权力危机下的合法性道具

泽西说真相
·
·
IPFS

泽西

内容提要

本文系统揭露了2024年中国官方公布的5% GDP增长率与实际经济状况的严重背离,指出真实GDP规模可能不足100万亿元。文章以三组关键数据——税收锐减、餐饮业倒闭潮、房地产暴跌——为切入口,剖析了中共通过操控统计数据维持政治合法性的深层逻辑。同时,总结了国家统计局常用的四种造假模式,批评国际机构在引用中国官方数据时的失察与妥协。最后,作者指出,在一个以政治需求塑造“现实”的国度,数据早已沦为权力合法性叙事的工具,而非事实的忠实反映,警示读者认清表象繁荣背后的社会与经济危机。

 

戳破GDP增长的三重谎言:税收、就业、房地产

2024年,中国真实的GDP不超过100万亿,但官方向全世界公布的却是134.91万亿,增速为5%,这是一个系统性和结构性造假的结果。在回答这个命题之前,让我们先看2024年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一是增值税的下降数据。根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数字, 2024年(1-11月),国内增值税61237亿元,同比下降4.7%;企业所得税39577亿元,同比下降2.1%。增值税的增速与GDP的增速具有强直接相关性,尤其是与名义GDP的增速,因为它是对商品销售额征税。企业所得税的增速与GDP的增速具有强间接相关性。增值税增长最贴近GDP增长曲线,其次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占全国税收比重约35%-40%。企业所得税是第二大税种,大约占全国税收比重25%左右。两者之和占到总税收的60%左右,由此可见,主要税种税收皆出现了大比例的下降,GDP通常只会以近似的比例下降,而不可能是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下降而增长,这是经济学常识,但国家统计局却罔顾这个常识,那么请问,2024年中国GDP增长5%的逻辑依据在哪里?

二是餐饮业倒闭数据。据多家自媒体报道,2024年中国餐饮店倒闭了430多万家。餐饮店的兴衰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衣食住行乃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连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都在大面积地消失,那经济增长的动力依据又在哪里?430多万家餐饮店倒闭,按平均每家餐饮店10个从业者计,则失业人数至少是4300万人。如果这4300多万的失业人数被别的行业所吸纳了,或别的行业又增加了4300多万人的就业,则这种结构性的对冲对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在这个百业萧条的背景下,请问,这个新增的行业是什么行业?

根据奥肯定律,理论上实际GDP每增长 2%,失业率下降约1%。奥肯定律大致是对称的,即如果GDP负增长(即下降2%),失业率大概率会上升约1个百分点,当然二者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经济大萧条的当下,当失业率高出30%的形势下,GDP怎么可能有5%的增长呢?

三是房地产的跌幅数据。据众多自媒体报道,2024年中国房地产平均下跌在15%左右,就连北上广深的核心地段跌幅平均都在20%以上。而官方或半官方的数据,即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约5.8%,这个数据显然不符合人们的现实感受。房地产向来占据中国GDP的25%左右,高峰期曾高达35%以上。就以最保守的平均下跌15%的数据计算,仅仅房地产的下跌就可以将GDP打下3%左右,请问,那GDP5%的增长率从何而来?

以上三个代表性的数据都共同指向,2024年中国GDP增长5%毫无疑问是造假的结果。

百城停摆下的奇迹增长:2022年造假闹剧的前因后果

我为什么敢说2024年中国的GDP总量实际上不足100万亿,而134.91万亿纯粹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谎言编造连续剧呢?戳穿这个编造的泡沫,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回首2022年,睁开眼睛看看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景,就一清二楚。

2022年3月,上海率先封城,接着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也开始相继封城。上海封城起于3月初,直到2022年6月底解封,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所有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全部被迫停摆,所谓用封控清零病毒,事实上病毒没能“清零”,但生产和生活活动却被清零了。上海是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最集聚的地方,上海的生产停摆了,即便全国其他少数地方还能生产,但没有上海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支持它怎么运行?

有人做过统计,上海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会辐射到全国近300多座大中城市,这300多座大中城市所产生的GDP接近全国GDP的80%左右,上海的停摆也会造成全国300多座大中城市基本上停摆,事实上全国的绝大多数城市也先后封城4个多月以上,也就是说,当年中国至少减少了4个月以上的GDP生产数据,也就是全年GDP总量至少会下降30%以上,就按下降30%计算,则当年实际的GDP只有86.4万亿元。

最滑稽的是,2022年国家统计局居然公布当年GDP增长了3%,请问,这3%的增长率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国家统计局连造假的水平都是负数,或者说,国家统计局为了迎合习近平的圣意,造假无所顾忌,无视中国14亿人就在现场,无视全国近4个月的封城事实,这是公然的造假,就问你服不服?你敢质疑吗?2024年,经济学家高善文曾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疫情后三年,中国的GDP增长至少高估了10%。为此,高善文被追责,他总算逃到了美国。

根据我的合理推算,再根据高善文的判断,2024年中国真实的GDP应该不足90万亿,而不是中国政府所编造的134.91万亿。这算不算是又一个大跃进式的惊天谎言?

国家统计局的四大造假模式:从调表到封口

我在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从事财经记者编辑工作20多年了,我个人的体会是,“胡温十年”经济蓬勃发展,虽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至少没有发现统计数据严重偏离人们的现实感受。但近十年来中国统计局的数据造假已是公开的秘密,某种意义上国家统计局就是一个数据造假局,特别是最近5年来,统计局根本不看各地报上来的数据,而只看一个指标,那就是圣上习近平的心意和脸色,再就是揣摩大众对造假的容忍程度。根据我20多年的财经观察,我将中国国家统计局的造假方式概括为四大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为了增长指标,刻意调低上一年的经济数据,这样同比增长就出来了,这样的造假水平是相当低劣的,他们忘记了人们是有记忆的,但他们不怕漏陷,因为他们知道,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关心这些历史数据的,如果有“好事”者指出来,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封住你的发声,叫你闭嘴。只要圣上习近平脸上有光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种模式是刻意选择和回避模式。就是同比不行就选择环比,环比不行就选择某一个特定的月度做比较,总有一款适合欺骗老百姓,经过化装打扮的经济数据,让圣上习近平有面子,让无知无识的老百姓觉得中国经济还不错,还在世界遥遥领先。至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们是不用考虑的,欺骗百姓,是中共一百年来共同的一致的取向。

 第三种模式是不按统计规则统计,人为挑选指标数值,比如青年失业率指标,一会说包括在校生,当指标不好看后,又说不能把在校生算在内。2023年3月,国家统计局曾公布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9.7%,2023年6月公布的失业率为21.3%。眼看着失业率居高不下,让圣上脸上无光,于是国家统计局突然宣布暂停失业数据公布。经过半年时间的化妆打扮,2024年1月又突然恢复了数据公布,青年失业率是14.9%。

据北京大学张丹副教授的团队调研的数据显示,2023年青年失业率是46.5%。其实张丹教授的青年失业率还忽视了一个潜规则,就是很多大学为了粉饰就业状况,为了大学的招生和面子,都在刻意提高就业率,他们通过毕业证来要挟毕业生,必须拿到签署的三方就业协议,也就是假就业合同,否则不发毕业证书。我在上海获得的高校就业现状是,除了复旦、交大等几所名校就业率相对高一些外,其他高校就业率一般不足20%,也就是说青年失业率普遍在80%左右,而不是46.5%,更不是官方公布的14.9%。

第四种模式就是干脆造假或停止公布数据,翻开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能看到整月整月地统计表格是空白,比如2022年的统计数据,1月份和2月份统计数据就是空白,这就像要下大暴雨了,天气预报突然停报了,就是不让你知道。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人,对此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中国,中共就这么做了,这就是真相。

国际机构的尴尬角色:配合、失察与被绑架

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不要太迷信高盛、大摩、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权威机构有关中国经济的判断和报告。数据造假,这在中共是家常便饭,但可笑的是,美国高盛、大摩等全球知名投行,还有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也常常给出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十分相近的判断。对此,笔者非常纳闷,曾咨询过一些美方的专家,他们的回答是,高盛、大摩、世界银行、IMF、OECD等国际机构的数据,在涉及中国时,绝大部分是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渠道提供的基础数据,只是加上了他们自己的计算模型和折算方式。对此,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许成钢教授则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说,据他了解,很多国际机构里,像世界银行、IMF等,中国占有一定的股权,所以,国际机构公开他们涉及中国的数据或报告时,必须听取中方代表的意见,如果有不利于中国的数据和报告出笼,中方代表则坚决反对,国际机构一般就会妥协的。原来如此,这就不仅是崇尚权威的理念所致,也有利益的瓜葛,甚至还有被绑架之嫌。

一面是中共官方在造假欺骗世界,一面是美国等权威机构将中国官方造假的数据视为其权威来源,或者是被迫承认。但不管怎么说,中方在上演喜剧,美方在上演正剧。这是剧情的第一幕。剧情的第二幕是,中方的媒体于是开始大肆炒作高盛、大摩、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发表的文章或研究报告,以此作为中国官方出笼数据的权威背书,甚至作为国家统计局出台数据的“锚”。这种剧情的演绎是不是相当滑稽?但它在现实世界里却一本正经地上演着,而且长期以来一直这么在上演。

美国人相信权威的理念,这在美西方是天然合理的,但放在中国就显得幼稚可笑了,因为中国是权威造假,国家造假。比如世贸谈判,美方相信了中国的承诺,结果有几条他们兑现了?重要的条款一条都没有兑现。好在现在美国人开始觉醒了,渐渐认清了中共的真面目。

数据幻觉背后的危机:中国经济与权力叙事的末路狂奔

对于中国的数据造假,很多美西方读者可能会很困惑,这种数据造假有什么意义呢?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国家,经济数据造假确实没有市场,即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比如安然公司数据造假,其结果是轰然倒塌。但是,在中国,数据是为政治服务的,它可以证明业绩,可以掩盖真相,可以度过政治危机,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可以愚弄人民,可以维护无能腐败的统治,甚至也可以用来忽悠美西方世界的很多政客和不明就里的媒体、专家和民众等等。

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造假如此频密,如此肆无忌惮呢?因为中国经济在一天天恶化,房地产在崩塌,股市在崩盘,债务高筑令人恐怖,投资无效了,消费萎缩了,外贸出口快被堵死了,外资一批批撤走了,民企一波波倒闭了,失业大军高达3.5亿人,失业率眼看着接近40%,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习近平靠什么稳定局面,就是靠“增长”的数据,靠纸面的繁荣,靠无耻的谎言来维护他摇摇欲坠的政权啊。

为什么造假的数据能实现当政者的很多政治目标呢?因为数据具有强大的迷惑性,因为它穿着科学的外衣,数字是从模型里长出来的,而官方控制的模型使用向来是不透明的,如GDP平减指数、抽样体系等,它们不为真实负责,只为政治服务,这种统计机制既无法审计也无法质疑。比如, 三年大饥荒饿死9600万人,却永远只提“3000万”,这是中共数字操作的传统。

中共的统计体系,是权力合法性叙事的工具,而不是事实呈现的机制。2024年,官宣GDP134.91万亿,这是为了稳定而制造的幻象。在一个用政治塑造现实的国度,数据不是用来呈现事实的,而是用来传达政治信号的,数据不是用来理解国家的,而是用来愚弄人民的。

📬 欢迎订阅 Decode China|解码中国

你正在阅读的是《Decode China 解码中国》系列文章,这是我用二十多年媒体经验,结合中国体制内的亲历观察,撰写的政经批判专栏。我们深挖数据造假、意识形态控制、国家资本主义的荒诞剧,以及中国社会正在悄然沉沦的裂缝。

💥 如果你也厌倦了被美化的叙述,渴望看到真实的中国,请点击订阅。

📌 本专栏目前免费开放阅读,未来将逐步开启付费支持选项。你的每一次阅读、转发、评论或打赏,都是对真实的支持。

👇 点击这里免费订阅,加入我们: 👉 [订阅按钮(会自动嵌入)]

(作者泽西,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供职于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20多年,曾撰写过近200万字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现在干净世界平台和YouTube平台上创建自己的频道“泽西说真相”。主要讲述四大系列:中国问题报告系列,毛泽东的幽暗心理解析系列,时政财经新闻评论系列、泽西杂谈系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泽西说真相泽西,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居于纽约。曾在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担任记者部主任、专刊主编等职,曾撰写近200多万字的财经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 “泽西说真相”,见YouTube平台和干净世界平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解码中国(25)—— “稳赚神话”破灭:中国万能险“新政”背后的制度收割术

解码中国(23)——血色稀土:中国战略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黑暗代价

每月选集
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