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醫生有多難?談談病識感及童年創傷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是講述許多人都喜歡跟我聊天,各式各樣的心事及煩惱都喜歡跟我訴說,當然我也都很有耐心傾聽及適時給予意見,唯獨有身心科疾病的朋友們不斷找我訴說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感到很疲憊並無力,並不是我沒有心要幫助他們,而是沒有「病識感」這件事會讓彼此的對話成為了雞同鴨講,想幫也幫不了。

就拿今天遇到的例子來說,這位年輕的朋友在今年初某天突然睡前感到一陣胸悶有快要喘不過氣的感覺,嚇到趕緊去急診,檢查結果並無心臟的毛病,後續因為仍常常夜不成眠或是相同的毛病發作,於是改前往精神科就診,醫生初步判斷是自律神經失調,而藥物的效果確實也幫助了睡眠這個困擾。

但由於這位朋友本身一直無法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認為睡不著只是心理作用,於是擅自停藥了幾次,而結果就是又無法睡覺,相同的症狀三不五時出現,且其他類似恐慌症跟憂鬱症的問題也慢慢浮現。

因為不相信醫生,於是不想吃藥,但問題沒有解決之下又換了醫生,癥結點在於無法接受自己生病也害怕依靠藥物一輩子,於是又浮現不想吃藥及換醫生的念頭,再加上身邊的伴侶也希望他不要吃藥,於是如此鬼打牆的情況便一直出現在我們的對話中。

今天這位朋友跟我說:「我覺得醫生開藥只是為了打發我。」

其實我聽了有點生氣,因為我已經不只一次希望他自己多去接觸醫療資訊,即使不相信都要找出根據及理由,也可以把自己的疑問拿去詢問醫師,而不是看診的時候相對無語但又希望醫生做出讓自己能相信的判斷。

醫生沒有通靈也不是魔術師,他不可能因為病人什麼都講不出來就可以準確判斷病人的問題。

「病識感」真的好重要,而面對沒有病識感的病人也讓我覺得好疲憊,但事實上我是心疼他的,因為這位朋友的父母是在大概國中的年紀下生下他,從小沒見過母親,是跟著父親及祖母一起生活長大,因為在破碎的環境中成長,於是長大成人後很害怕孤單,沒有辦法一個人獨處,也跟我訴說他害怕死亡的原因是怕沒有人陪伴,我聽了其實很難過,也希望可以幫助到他。

從以上的敘述就能知道現今醫病關係有多艱難!

我能做到的只有傾聽、鼓勵、安慰及協助他多了解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識,但真的能不能聽得進去真的愛莫能助。


童年受到的創傷 正讓你傷害孩子的童年 教養會「複製」

(以下擷取文章部分內容)

根據「負面童年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Study,簡稱ACE)研究顯示,在童年時期遭受越多創傷與負面經驗的人,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焦慮症、憂鬱症、癌症、肥胖症、高血壓、自殺傾向、酒癮等身心疾病問題,或是成為家暴加害者的機率也越高。
而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常覺得不安全,需要時時保持警戒、觀察周遭是否有威脅、擔心自己的安危,彷彿生活在不定時炸彈中。這些壓力不斷讓孩子處在「反擊、逃跑、凍結不動」的模式下,大腦杏仁核不斷活化來偵測威脅,大腦不斷釋放壓力賀爾蒙、以便應對危急狀態,身體不停地處於高度壓力狀態下。這樣的壓力就是「毒性壓力」(Toxic Stress)。

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真的會影響一輩子,無論在長大成人後的各方面(身體健康、工作、交友、感情婚姻)都深深受其童年的影響,這也是提醒我自己為人母親必須要培養孩子健全的身心及人格的重要性。


參考文章如下:

「精神科醫生只會開藥,一吃就是一輩子?」你不知道的精神科藥物真相


怕被判為精神疾病 醫師真心話:診斷重要?還是解決問題好好生活重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哇係黑龍!來自甘比亞的神祕力量

【兒童繪本】55個新朋友

對他人的冒犯之語,很可能來自於自卑感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