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遇見那份,讓你人生閃閃發光的工作嗎?》

你是否也曾這樣問過自己:
「我現在的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最近在社群上做了一個小調查:「你現在的工作適合你嗎?」
結果有 60% 的人選擇「否」,而選擇「適合」的人是~~0%。
剩下的人則回答「沒有感覺」。
這樣的結果,讓你感到驚訝嗎?也許不會。
如果換個方式問:「你的工作,讓你快樂嗎?」
相信很多「沒有感覺」的人,會立刻知道該怎麼回答。
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但卻非常清楚自己快不快樂。
你是否想過,「適合」與「快樂」之間,其實存在著微妙的關係?
讓你快樂的事情,不一定適合你;但適合你的工作,卻往往能提升你的快樂指數,從快樂感,一路延伸到~~幸福感。
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會讓幸福越走越遠
一份不適合的工作,就像一雙不合腳的鞋。
一開始只是有點不舒服,久了,會磨破皮、血流不止。
但你仍舊咬牙穿著,因為沒有鞋,路就走不下去。
當工作只是為了「糊口」,而不是實現自我,
人生便被一點一滴磨得變形,直到有一天,你連真正屬於自己的鞋子,也穿不上了。
變形的腳,讓人永遠只看見「苦」
有些長輩會把過去的辛苦當作獎盃般炫耀。
如果問他們:「你在工作中曾快樂過嗎?」
他們回答的,總是自己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夜,忍了多少委屈。
敏銳的人會察覺,這些故事中,少了「快樂」,只有「苦」。
當艱辛成為生命的基調,人便會越來越害怕向前看,
因為內心深處知道:沒有人真正喜歡吃苦。
但腳已經變形了,心也失去了幸福的感知,只能等待退休,等待解脫。
做不適合的工作,也可以功成名就,但代價是~~
幸福離你越來越遠
我曾聽一位外商廣告公司的總經理私下說過:
「我現在做的事,其實沒什麼新意與前瞻性,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現在這個位子。」
他的生活充滿了高檔紅酒、米其林三星、愛馬仕包,
但人生,卻淡得像一杯無味的水。
他的心,如同一棵曬不到太陽的植物,只剩下一片孤單的葉子。
做著不適合的工作,不代表無法成功。
你可以成為高階主管、領高薪,但當工作消失後,
人生便會從其他地方補償回來~~可能是家庭的破裂,或健康的崩塌。
越來越多日本人在退休後,收到的第一份文件,就是一張離婚協議書。
這不是偶然,而是多年忽略自己心靈後,「要你改變」的提醒。
努力是「苦」,還是「滋養」?
一個做著適合自己工作的人,
即使歷經千辛萬苦,也不會覺得那是「苦」,
而是成長的養分。
就像BlackPink的Lisa,回首練習生的歲月,
她看到的是一段段故事,有眼淚,也有歡笑,
而不是一部部「吃苦記錄片」。
因為那是她喜歡的事情,
所以他的努力,也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快樂,
也吸引更多豐盛的人、事、物,
向她靠近。
當穩定成為藉口,你就忘了原本的自己
很多在大公司資深工作的員工,年資超過十年,
便開始對「不合腳的鞋」習以為常。
他們適應了主管的無理要求,適應了扭曲的人性流程,
也適應了自己早已變形的心靈。
如果有天路過街角,看到一張街舞教學傳單,
心底也許還會微微跳動一下,想起大學熱舞社的日子。
但一看「每週三晚上七點上課」,又想著「那時我還在加班啊」,
於是低頭,繼續匆匆趕回公司。
他沒想到,這張傳單,也許就是另一條人生道路的起點。
也許不是當舞者,而是把興趣與職場結合,開創全新的事業。
但當他選擇低頭的那一刻,他也選擇了繼續蹲在原地,等待放假的那一天。
在天上,天使可能惋惜地說:「真可惜啊。」
而神則溫柔回答:「不會可惜,他正在走一條矯正之路,最後,他還是會找到自己。」
我再也不要當過去的自己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天助自助者。」
但這個「自助」,不只是努力,而是:
你願不願意,真正為自己下定決心~~
「我再也不要當過去的那個自己。」
告別過去,並不是立刻辭職換跑道,
而是放下那個害怕改變的自己,
放下那個只會看見限制與恐懼的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打開一扇新的門。
就像那位在桌上放著離婚協議書的妻子,
她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無數夜晚,
一次次告訴自己:「我,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
於是,她開始尋找方法,鋪路,準備,
直到有一天,她成功地脫離了不適合自己的生活,
重新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如果你想開啟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請先勇敢正視自己那雙已經變形的腳,
然後,輕輕對自己說一聲:
「我再也不要這樣下去了。」
從今天開始,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改變,
每天,花三分鐘,靜下來問自己:
✨ 我的心態,今天,還是昨天的樣子嗎?
✨ 今天的經歷,是在讓我受苦,還是在滋養我?
✨ 這個遇到的人,是讓我受苦,還是提醒我去尋找滋養?
睡前,感謝今天滋養你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每一次小小的選擇,
都將成為你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在心底最深的地方,真正的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
☀️週日學堂: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情商力》☀️
❗️第八堂課: 正確學習「管理學」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大部分的人在管理上學習到的是「如何透過職權和職階與人互動」,
然而,很少有管理書籍會課程告訴你「如何用『心』與人互動」。
導致下屬總把主管當成資方代表,而上司又把你當勞方代表,
最後自己成為最標準的「三明治主管」。
這一堂課或從「適任」來看見如何把「心」放進管理裡頭,
這個管理不單純是向下管理,還可以闊展至向上管裡和平行管裡。
❗️週日學堂之平日班開放報名了,平日班是採雙週課形式,5/6起每雙週二晚上7:30上課,課程說明與報名請見留言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