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週記 20250426|苑裡百年市場重建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現在是禮拜六凌晨,距離我們定期更新鎮長週記的週日晚上,還有一點距離,但我想要先提前跟大家報告苑裡百年市場重建的最新進度。
我迫不及待告訴大家:各式各樣的好朋友都在眷顧苑裡、幫忙苑裡,只等待最後一關過了,我們就能擁有一個全國級的模範市場。
在本週二,我們舉辦了「苑裡市場進度說明會」,公開並正式發文邀請所有鎮民代表、里長與鎮民,來聽聽我們的市場進度說明,並開放大家現場提問。
我們用最公開、透明的方式,希望這件鎮上的重要公共工程,可以得到最妥善的討論。
在當天,僅僅靠著消息發佈與口耳相傳,現場就來了80多位的鎮民朋友,在線上聆聽直播的,最高時有150位,氣氛十分熱烈。

現場的鎮民朋友,在聽完公所的解說之後,都覺得這是很好的方案。所有的疑問,也都在現場得到解答。唯一還讓大家困惑的是:
這麼好的方案,又已經有中央補助,可以花更少的鎮庫經費,做更好的事,為什麼鎮代會還要「擱置」它?
很遺憾地,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在現場無法得知的。因為,沒有鎮民代表出席這場公開討論的說明會。

在昨天,也就是週四,我來到台北飛地書店,參與《鎮長週記》的新書發表會。現場有一半以上都是旅北的苑裡鄉親,特地來給我加油打氣,讓我感受到旅外鄉親的支持與溫暖。真的很感謝。
在活動當中,主持人問我,讓我堅持這些從政理念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說,我有一個信念:越是遇到難解的問題、越是遇到艱困的時刻,我們越要用具有「公共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為了遵守公共性的原則,我們應該要讓政治公開透明、依循法治,無論如何,都不要讓政治變成私下的交換與「喬事」;
為了遵守公共性的原則,我們將所有資料攤在陽光下,讓大家來檢視、討論;
為了遵守公共性的原則,我們舉辦公開說明會,敢於接受面對面的挑戰與發問,期待真理越辯越明。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的市場重建方案獲得了來自中央各部會的肯定與支持。從之前提過的文化部,到週五,客委會的古秀妃主委,也親自來到苑裡視察,並承諾:
客委會將協助補足經費缺口,幫助苑裡這座見證台灣中部百年庶民生活的建築,早日啟動修復工程,延續地方文化的脈動。
這份支持,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對我來說,經歷了如此震盪的一週,說明會上認真討論的鄉親、新書發表會上的旅北鄉親,與週五來訪的古秀妃主委,都是雪中送炭的存在。

我想要再強調一次:
這兩年,因物價上漲與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復規範,苑裡市場修復預算從原本的7,000萬元(112年鎮代會已經通過預算)調整至9,780萬元,這個調幅,是經過文資審議專業評估後也認定的合理範圍。
由於我們鎮公所準備的資料非常專業、齊全,因此,得到中央各部會的高度肯定與支持,獲得文化部核定總共補助6,338.5萬元。
在上一週,我們鎮公所也已於向代表會提出追加預算,希望鎮上可以通過這一案,盡速完成文化部補助款的入庫程序,讓工程可以如期動工。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一案在4月16日的會議中遭到擱置,使得修復進度再度受阻。

會後,我們鎮公所沒有因此氣餒,仍積極與各界溝通修復工程的重要性,只為讓這座苑裡百年市場,能早日重現昔日風貌,服務鎮民、傳承歷史、邁向未來。
古主委此次到訪,不僅再度表達行政院層級的支持,也是對苑裡地方文化的重視與關切。
她與客委會團隊、苗栗縣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一起站在這座市場前的歷史建築紅磚牆前,告訴我:未來,客委會與鎮公所並肩齊行,讓市場的歷史可以繼續被看見,也讓這座建築,成為展現客家精神與苑裡常民生活的交會點。
古主委現場告訴我們,只要地方可以自籌10%左右的經費,剩下扣除文化部補助後的差額,將全數由客委會協助負擔,這對苑裡來說,是極大的助力。
也謝謝所有關心苑裡市場的鄉親與朋友,因為你們的關注,讓這座百年市場的未來被更多人看見。
這份集體關注,也促成更多中央部會的積極投入。在客委會、文化部資源全力挹注之下,現在苑裡鎮公所鎮庫僅需自籌約900多萬元,我們就能重建百年菜市場。

我要再次誠摯呼籲,鎮民代表會儘速通過追加預算案,讓我們能把握時機,推動苑裡市場歷史建築的修復與再生。
苑裡老市場是否可以重生,百年來的祖先生命足跡是否可以重建,小鎮的未來是否可以前進,就看今朝,就看苑裡人的智慧與選擇。
我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放棄。也請大家跟我一起,堅持到市場重建案能成功的那一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