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思想實驗室|#陳國榮 ➜ 文學的歸宿?
#伊格頓(Terry Eagleton)曾戲稱文學研究是一宗「醜聞」——世上竟然有人受薪讀書,而且專讀虛構的故事。要論證文學研究有別於出糧曬太陽,則要證明文學的價值,其中一種進路,便是借道思想實驗。
文學有無認知價值,算否知識來源,向來爭議不斷。反對者認為,文學所傳達者並非知識或合理信念(warranted belief)而僅僅是假設,箇中理念必須置於現實檢驗,因此文學自身不足以提煉出知識。而哲學家諸如 #卡羅爾(Noel Carroll)、 #艾爾珍(Catherine Z. Elgin)等,為回應上述質疑,則將文學比擬為思想實驗:思想實驗恰如心靈的實驗室,在虛構中試驗不同排列,組織及分類既有的資訊以供現實借鑑——文學世界可以說是範式轉移的孵化場。
然而 #狄維士(David Davies)卻不滿足於上述兩者的說法,認為未能回應反認知論者的質疑,而且關注對象由文學小說全體萎縮成部分作品特質,有將問題狹義化處理的傾向。有見及此,文評家 #斯維爾斯基(Peter Swirski)基於認知科學研究,羅列五項標準以鑑別敍事作為思想實驗的「認知純度」。「文學一如思想,不見得所有作品都地位對等。」
//斯維爾斯基的論述,處處暗示文學的價值依附於科學/社會科學。若說文學的價值取決於其知性價值,而知性價值又以思想實驗的用處為依歸,文學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面對哲學/科學的「霸權」,文學有無自主的資格?跨學科詮釋是文學的一種彈性,抑或是注定會被吸納的先兆?或者今日更需要德希達一樣的文本辯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