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哲學的期望,或者說「以哲學作為生命的學問」的期望,不僅僅局限在「真理」這方面。
我更多地關注個人生活、個人生命中,如何使思想,能夠與志向、意念相協調、彼此一致,並且一同理想化。
(比較沒那麼拗口地說: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生命中,使自己的思想、志向、意念,彼此協調、一致,並進入理想的狀態。)
我感到中國哲學中有很多這樣的資源,例如「誠」、王陽明的「致良知」。或許,存在主義也能提供給我這樣的思想資源。儘管它們的定向、方法各有不同。
我對哲學的期望,或者說「以哲學作為生命的學問」的期望,不僅僅局限在「真理」這方面。
我更多地關注個人生活、個人生命中,如何使思想,能夠與志向、意念相協調、彼此一致,並且一同理想化。
(比較沒那麼拗口地說: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生命中,使自己的思想、志向、意念,彼此協調、一致,並進入理想的狀態。)
我感到中國哲學中有很多這樣的資源,例如「誠」、王陽明的「致良知」。或許,存在主義也能提供給我這樣的思想資源。儘管它們的定向、方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