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位憑證皮夾試玩心得
從開案至今過了半年,數位憑證皮夾的沙盒系統這週上線了,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玩玩看。可以下載皮夾的測試 app,還可以申請發行卡片/驗證卡片的帳號。這意味著你不需要會 coding,就可以體驗從發行、持有到驗證的整個流程。

Web3與數位皮夾有機會賦能樂齡族群的日常生活
探討討如何利用Web3技術,特別是政府推行的數位皮夾,來解決銀髮族在數位轉型中遇到的數位落差等問題。以「果多」樂齡活動平臺為例,說明如何透過去中心化身份、區塊鏈和NFT技術,提升長者使用數位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並提出降低使用門檻的推廣策略。

分散式身分會被資本市場的鐵拳制裁嗎?
在以人為本的數位身分領域,這兩週業界的煙硝味頗爲濃厚,標準制定組織(SDO)的各方專家隔空在各自的部落格上駁火兼喊話,討論數位身分的新興標準到底還有沒有譜。但凡新興科技與民主治理,向來沒有標準答案,希望藉由這幾篇橫跨不同組織、不同關係人、不同意見路線的文章,能讓我們自行摸索出屬於自己的 Best Practice。

真假麻省理工學歷?淺談數位證書
學歷也可以扯去中心身分(DID)?使用經過學校簽章的數位學歷,並放入畢業生自己的裝置,不僅可以確保其他人信任這張學歷證書,還可以發揮比證書更大的用途。

譯文:《人格憑證:人工智慧,以及辨識網路世界中何者為真的隱私保護工具及其價值》
這週有一篇眾星雲集的論文出爐,名為《人格憑證:人工智慧,以及辨識網路世界中何者為真的隱私保護工具及其價值》,討論 I 假訊息滿天飛的時代即將來臨時,我們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為真人的武器。其中最關鍵的部分便是「如何強化打詐,卻不侵犯隱私」與「如何保護隱私,同時降低詐騙」。

主權容器—主權國家的數位身分皮夾
談完去中心身分(DID)標準制定組織(SDOs)地景,這次來談談數位身分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現下的進度。談到數位皮夾,就不得不進入熱區——「主權國家」的數位身分發展。這半年來發現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世界,都缺乏盤點主權國家與數位皮夾的統整性介紹,因此寫一篇初探文章,或許之後哪天想不開很適合寫成博士論文提案(大誤)。

【小聚小記】3月主題:數位皮夾
數位皮夾的主要組成是分散式身分識別符(DID)+可驗證憑證(VC),並透過讓使用者「選擇性揭露」(SD)來落實身分自主權(SSI)。

數位部提出台版 DID:以既有證件建構去中心化身分
🆔 這週台灣數位部提出一項去中心化專案,叫 #數位皮夾(Taiwan Digital Identity Wallet)。網路上已經有一些報導,我也寫了一篇文章。但作為一項重大公共建設,目前大眾對數位皮夾關注度算是非常低。看過區塊勢文章的人,會知道我相當支持這項專案。

[譯文] ACLU、EFF 對於美國國土安全部數位駕照之評論
美國的身分證件以駕照為主,而駕照數位化的進程,反而透露出封閉式、監管型數位身分生態系的隱憂,看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與電子前哨基金會在 2021 年的相關看法。

[譯文] 皮夾戰爭,或是協作皮夾生態系?
數位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如何成為一門好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