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射計畫》國家漫畫博物館,從臺中走向世界的行跡與願景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邀請讀者一起沉浸在臺灣漫畫的歷史與當代風貌。本專欄與國漫館籌備處合作,不定期分享豐富漫畫故事與評論。

漫射計畫》數位創作與條漫:HOM分享工作心法
HOM進一步說明,讀者對載體的期待不一樣了。紙本頁漫可以有跨頁的形式,在畫面張力與情境塑造上比較占優勢,作者對閱讀體驗也會多費一些心思。「例如我想展現一個考生的焦慮,在頁漫上可能會用3格來經營畫面,可是在條漫,我只會畫一格,其餘用文字來表達焦慮,也就是將情境資訊化了。一話只有60格左右能使用,每一格的安排都要評…

漫射計畫》臺灣漫畫的次元刀:笑談六○年代漫畫審查制度《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
光看「審查制度」四字,難以想像到底能造成什麼劫難。然而由於審查制度條文過於籠統空泛(事實上,也不可能有任何條文,能將漫畫裡可能發生的情節、元素一網打盡),因此送審之後能不能通過,全憑審查者的主觀意志,導致「人治」大於「法治」。比如:漫畫中的動物會說話?退件!萬一小朋友真的以為小貓小狗會說話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