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工地下留守 最後的住戶:望爭妥善安置
重建已成定局,距離今年三月的搬遷「死線」已超過半年,大坑西邨現仍有約十多戶留守。在留守至今的大坑西邨居民周德榮(榮哥)陪同下,記者再度走訪大坑西邨,六座樓房中,有兩座搭好棚架,而停車場入口處則擺滿「工字鐵」。

彩虹邨重建|「打卡樓」上的住客 怎看重建? 長者怕搬新美東邨「唔識路」
彩虹邨首期重建的居民,要「離區別邨」,搬往新美東邨。新美東邨對面為九龍寨城公園,屬黃大仙選區,與彩虹邨相距約兩公里。從彩虹邨往美東邨,需步行半小時,若由彩虹搭地鐵往樂富站,亦需步行約 15分鐘始到達。

彩虹邨重建|愛群快餐 漫畫世界 陳記報社 華麗理髮 老牌小店 何去何從?
愛群快餐店、陳記報社、華麗理髮公司、漫畫世界⋯⋯走進彩虹邨,恍如時光倒流,邨內地下,盡是買少見少的老舊商舖將會消失。政府近日公布彩虹邨將分三期重建,金碧樓等最快於 2028 年清拆。

彩虹邨重建|分三期清拆 2028年先拆金碧樓等 金碧酒家盛宴倒數 「打卡」平台最後清拆
有 60 年歷史的李應記鐘錶行,是金碧樓地下最悠久的商店之一。現年 90 歲的老闆李國楠說,對重建「處之泰然」,「暫時都係冇事幹,照做」,「未有咩認真打算」。對於店舖去向,他說「真係好難答」。

話題》有些地方,你離開了才會書寫—梁啟智X周漢輝對談香港公屋新書
日前在台北飛地書店,梁啟智與周漢輝就其新書進行對談。二人同是在香港公屋長大,現在皆定居在台灣,兩本新書,一本從城市地理學,一本從詩人的角度,談論公共房屋。公屋是香港城市地景很大的一部份,有大概1/3的香港人都居住其中,更代表了香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的公屋史 - 《香港公屋》書摘
我當然從小就知道在屋邨長大就等於平民百姓,外面有一些比自己更富裕的人,但那是抽象的觀念。要到那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差別:當我和我的同輩要競爭有限的香港學額時,他們的未來已由他們的家中安排好,要當地球牧民了。

該群臭混醬花了最少九年查我公宅入住資格有無
我收到電話知道因有經宅戶籍(居屋戶籍)失格,收掛號信確實,我質疑過程中有人瀆職,11年10個月,不知道人如何解釋該結果?
興華(二)邨/步走
興華邨的起源和香港其他公屋邨的十分相似,均來自一場大火。1976年2月1日,愛秩序灣艇戶大火,接近3000人受災。港英政府遂興建徒置大廈安頓災民,順便讓水上人家「上岸」。

莫失莫忘,香港慢步之九:何文田
何文田是傳統豪宅區,自成一角,原來也有自身的一道風景。

屋邨你住哪一座:走遍香港254條公共屋邨之後
每當我和別人說「我打算走遍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往往都會得到一個疑問:你會看什麼?畢竟,公屋嘛,每條邨都差不多。就算要看,看一條邨就夠了,不用看多過一條,更別說走遍全港254條。

大興邨/步走
看城巿的方法_屋邨(1)

我家門外的「大廳」──我與舊式公屋走廊的公共空間
我家住在三十多年樓齡的舊式公屋。談起舊式公屋,很多人會想起井字型公屋。還好我住的屋邨不是這種樓型,因為我是一個怕黑、疑神疑鬼的人。我們住在Y字型公屋,也就是電梯大堂在中間,然後有三條走廊。每條走廊有十二戶人家,每兩戶的門口是正對着的,整個設計算是比較簡單。

那些細思極恐的短篇故事:公屋氣窗
小時候,我住在舊式的公共屋村,家中大門旁近天花的位置有一排氣窗,我的床正正靠著氣窗而放,床是架空那種,下方是書桌和衣櫃。有一晚我如常一個人在家溫習,父母都還未下班,突然,有人大力地拍我家的木門。公共屋村的治安不好,母親曾告戒我不要亂開門給陌生人。
那些細思極恐的短篇故事:井字公屋
故事發生在我的朋友A子身上,她跟妹妹、婆婆和父母住在香港一幢井字型的舊式公屋。井字型的公屋像一個盒子,每家每戶的家門都對著,走廊位置可以看到中間的天井下的空地,本來這個設計是十分好的,不但能促進鄰舍關係,而且由於家門的位置都不隱秘,所以在以前每家每戶都喜歡打開門的年代,很難會有偷竊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