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事

@mattershkrec

手缺失|我的兒子長了一隻「叮噹手」

12 年前,皓軒出生。醫生說他有一隻像「叮噹」的手,左手沒有手掌和手指,只有一個小圓球,細心看小圓球還突出了五顆小圓肉,圓鼓鼓的。小手的殘障會帶來甚麼樣的人生?

彩虹邨重建|愛群快餐 漫畫世界 陳記報社 華麗理髮 老牌小店 何去何從?

愛群快餐店、陳記報社、華麗理髮公司、漫畫世界⋯⋯走進彩虹邨,恍如時光倒流,邨內地下,盡是買少見少的老舊商舖將會消失。政府近日公布彩虹邨將分三期重建,金碧樓等最快於 2028 年清拆。

美國大選|女性大遊行  參加者挺賀錦麗保墮胎權

遊行人士手持不同的諷刺標語、漫畫和道具,配合各式各樣特色裝扮,表示拒絕倒退,不願特朗普時代再臨 (We won’t go back)除了跟過往支持性別平權、女性權利等觀點外,今年亦對力挺墮胎權的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表示支持。

萬聖節|CCTV 實時監察 警蘭桂坊驅趕合照遊人 拉橙帶推進人群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萬聖節前夕,香港的市道有幾「猛」?中環蘭桂坊一帶,一如以往有慶祝活動,有酒吧餐廳以萬聖節佈置及優惠吸引遊客入內消費。入夜後,不少人打扮成各式各樣的「鬼角色」,與人合照。有裝扮成「火影忍者」的市民,指今年較少港人「落坊」,較多內地遊客,稱蘭桂…

彩虹邨重建|分三期清拆 2028年先拆金碧樓等 金碧酒家盛宴倒數 「打卡」平台最後清拆

有 60 年歷史的李應記鐘錶行,是金碧樓地下最悠久的商店之一。現年 90 歲的老闆李國楠說,對重建「處之泰然」,「暫時都係冇事幹,照做」,「未有咩認真打算」。對於店舖去向,他說「真係好難答」。

「簡樸」劏房|租客喜覓乾淨劏房 料需改裝被加租 業主考慮「變陣」整間出租

曾獨自在不足 50 呎的「老鼠屋」渡過數年,花名笑笑的鄧女士,一年前與兒子搬到一個約 120 呎的劏房單位。兩母子至今住得滿足,惟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規管劏房,她的住所料需要輕微修繕才能成為合規格「簡樸房」,她稱業主已以此為由提出加租。

「簡樸」劏房|團體建議提供過渡性租金津貼 盼官員落區與劏房户對話

有租住工廈劏房的住户擔心單位被取締後,難負擔合規「簡樸房」的租金;有關注劏房的團體則稱受影響的人數將比政府預計的多,建議當局在諮詢期間派員落區與劏房户對話,並為劏房被取締的住戶提供原區安置及租金津貼。

無家者跑步隊|三度露宿街頭 近 200 磅無家者加入集訓 目標明年渣馬 「以運動管理健康」

吳衛東說,為鼓勵隊員堅持集訓,設下了目標,若隊員出席到一半集訓,便會準備跑鞋給他們;完成馬拉松後一起去食飯。期間,跑隊如足球隊一樣設「十大規條」,如不准講粗口、不准借錢、不可埋怨、不做犯法的事。

走塑首日|午市實測 四食肆違規用膠飲管、發泡膠盒 環保署:「沒發現嚴重違規」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適應期昨日結束,餐飲處所無論外賣或堂食,不准向顧客提供九類即棄膠餐具,包括發泡膠、飲管、攪拌棒、碟、杯和杯蓋、食物容器及蓋、叉、刀、匙餐具。

恐龍化石|化石現真身 研究團隊再登島 架設發電機切割岩石

蔣志豪出席古物探知館舉行的恐龍講座後受訪指,兩位來自內地的研究員,已在前日到港登島並提供挖掘建議。而今早則有古跡辦、漁農署、工程人員組成的發掘團隊登島,架設發電機以切割附有化石的岩石。

香港恐龍化石發現 漁護署封閉赤洲島考察

香港擁有侏羅紀至白堊紀形成的地層,理論上可能埋藏恐龍化石,但過去百年,都未有發現。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這次發現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意義重大。

走塑大限|零售店清貨 環團指 14% 餐廳仍派膠飲管 環保署稱半年減派 3000 萬套即棄餐具

適應期結束後,九類即棄膠餐具,包括發泡膠、飲管、攪拌棒、碟、杯和杯蓋、食物容器及蓋、叉、刀、匙餐具一律禁售,餐飲處所無論外賣或堂食都不准向顧客提供;棉花棒、雨傘袋、膠牙籤等即棄塑膠產品,亦被禁售或免費供應。

聚焦・Podcast|玻璃之城 鳥撞報告 讓城市殺鳥黑點被看見

鳥兒的視覺、感官,也有別於我們。雀鳥的眼部多數在頭部兩側,視野雖較廣闊,但對前方部分的焦點,或較模糊,立體視野範圍較窄,影響對距離和空間的判斷。

清潔工|垃圾手推車十年如一日 團體改良設計加「剎車系統」保職安 冀食環採納

「不是給他們一架手推車,要求他們自己去遷就就架手推車,這樣不會令工友被重視。」

施政報告2024|烈酒減稅 來貨價愈貴、減幅愈大 特首:八成半烈酒「冇郁動過」

錢雋永沒不滿減稅幅度,認為政府減烈酒稅是好開始,「起碼個政策都唔係行以前嗰套,上一屆(政府)是當酒係有害物質,今屆起碼想推廣酒吧市場。」他認為,減烈酒稅作用正面,有助推廣飲酒文化。

施政報告2024|蝸居 64 呎劏房十年 九旬伯伯:若無安置便要「出街瞓」

獨居於深水埗的74歲「黃伯」黃志剛指,現時每月以近 3,000 元,租住一個「七七四十九呎」單位,既無窗也沒有煮食空間,只有設於角落的廁所及抽氣扇,單位幾乎密不透風。

採訪手記|見證「 100 歲的見證」

由 2014 年的佔中、2019 年反修例運動,到 2024 年 47 人初選案旁聽人龍,總可見到大黃伯的身影。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K,很想知道這位 100 歲的老人家,過得如何?

法律101|在運動比賽中受傷可否索償?

奧運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有運動員得獎,同時也有運動員受傷。到底在運動比賽或練習中,運動員受傷可否索償?假如有權,又應該向誰追究?

法律101|的士司機無禮貌可入罪?

根據《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的士司機除了不得濫收車資、拒載、兜路,亦須保持禮貌,一經定罪可處罰款甚至監禁。在法律上,兜路如何定義?不熟悉駕駛路線是否合理辯解?的士司機可否以不過海為由拒載?乘客遇到上述情況投訴後,警方又會如何跟進?

採訪手記|鄭思思|記者的反思

這宗回歸後首宗指控傳媒煽動的審訊,為傳媒畫出了界線,但我亦希望找尋到令記者前行的養份和能量。捍衛新聞自由的方法就是繼續報道。我希望自己記得這次錯誤,在未來的採訪懷著更多問題、更多理性、更多獨立思考。我們要為公眾提出問題,無論結果如何,克盡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