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即將消散的鐵器舖夾 Band 時光
文|集誌社記者
每逢周末的深水埗耀東街,總會傳出陣陣鏗鏘頓挫的曲聲,聞聲走近至一間鐵器舖,便會發現一班「老友記」拿著樂器,聚精會神,五指舞動得飛快。他們有的拉著二胡和大提琴,有的吹奏木笛,有的撥動五弦琴(Banjo),中西樂器聚首一堂,卻沒違和感。即使樂手沒有樂譜、無事前夾過,卻有默契彈奏出多首樂曲,聲樂引來遊人駐足欣賞。不過,這樣悠閒的光景也有期限,已 70 多歲的鐵器舖老闆打算,店舖明年前結業,意味著這個凝聚了一班喜愛音樂、「夾band」的老友記聚腳地,也即將消散。
周日下午,街外偶爾下起綿綿細雨,店內的樂聲此起彼落。在十多名老友記之中,73歲的「永泰鐵器工程」老闆葉道吹起木笛,笛聲悠揚。老闆葉先生說,笛的聲音響亮,能夠帶起整支樂隊,在中樂之中排第二,「吹得好嘅,成隊樂隊聽住你支笛嚟玩!」 。不過,他指「拉胡」才是中樂中最難學的樂器,皆因胡只有兩條弦,上落的起伏要夠大,用適中的力度拉弦。葉先生形容,「拉胡」七成靠拉弦的功力,三成靠資質,同時投放感情在樂曲之中,才算拉得「有味道」,「拉胡就好多人都識拉,但有冇味道,有冇感情?」
葉老闆對中樂有一番要求,也無任歡迎街坊一起來到舖頭「夾band」,不用自攜樂器,店舖放滿林林總總的樂器,任君選擇;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玩中樂還是西樂,來到店內任何人都可以輪流當「台柱」,指揮樂隊。雖說有指揮,眾人卻不靠樂譜,靠記憶力,聞聲撥動弦線,拉起弓,一首接著一接民歌,直到指揮停,眾人才默默停下來,整頓、談天說地一番,才繼續下一回。
對於後生一輩,這些民歌也許陌生,但對鐵器舖的人們卻是耳熟能詳。訪問途中,問及葉老闆此時奏起的曲名是什麼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呢首歌係 《楊翠喜》 ,唱歌就叫《分飛燕》。」他說,小時候喜歡唱歌,腦裏儲下約 300 多首民歌,「因為鍾意,唔鍾意係做唔到,鍾意咪做到。」
「因為喜歡所以記得。」91 歲的燕姐唱戲逾 70 年,靠著歌喉養活兒女,這個下午短短三小時,她已玩了揚琴、五弦琴和木魚三種樂器,中西合璧。問起她過去往事,她說:「老啦,好多嘢都唔記得啦。」只重複一兩句說話,但每當聲樂響起,她的手總是自動覺地舞動著,跟著節奏,不落拍。
言談間,老闆葉先生總是提到對音樂的熱誠,不過他總退居在後場。視音樂為「心靈慰藉」的他,卻避做指揮?他隨手點一點人頭說:「呢個係上水阿叔嚟、呢個係黃大仙嚟,佢哋咁遠水路嚟,咪盡量畀佢哋玩囉!」 葉老闆 12 年前開始自學二胡,直至七年前才開始學吹笛。他說:「個個都老啦,冇氣吹啦,咁就我嚟學囉!」。
60年前,還是中一學生的葉老闆,因家庭經濟問題,無力為他支付一把二胡費用。他憶述,那時全間學校幾百名學生,只會有一兩位學生擁有個人的二胡。怕整壞沒錢賠,他從不敢借來拉。生活困難,卻無阻葉老闆對音樂的熱情,他試過用泥糊自製口琴、隨手拿起樹葉來吹,直至半退休生活後,才正式學拉二胡。
每當時鐘搭正下午三點三, 鐵器舖也迎來了它的下午茶時間,由葉老闆沏茶,其他人輪流帶點心來訪,蛋撻、燒餅、水果一樣也不少,替樂手補充體力,閒談近況,短暫地渡過片刻寧靜,待誰人技癢了再奏樂。
這樣歲月靜好的光景也有期限,已 70 多歲的葉老闆,打算店舖明年前結業。他說,工作勞碌且繁重,年紀大了,力氣和反應也不如前, 經常受傷,早前便撞到右手拇指指甲脫落,子女因此也常勸他退下來,別再經營舖頭。「永泰鐵器工程」的鐵閘一旦落下,意味著這個凝聚了一班喜愛音樂、「夾band」的老友記聚腳地,也即將消散。會捨不得嗎?葉老闆肯定地說「不會!總會有地方再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