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無論我們有多熱愛旅行,終究要回到家。而家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提供棲息之處,而是一個安全的居所、一個歸宿,一個能得以自在生活的地方。出去玩了幾天,回到家宛如躺在青草地上般地令人放鬆,身體的每一處細胞彷彿開始進入冬眠。除了全然釋放之外,只想安靜地躺在床上,聞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味…

七日書第七天 家的地理還包括人
我希望所住社區𥚃的人,不需要每天為了三餐而憂愁,每人的心都有空間去感受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都是真正善良的人。
我的家庭故事7:人生起起落落落...
果然我是后知后觉大王,写到第七天才发现自己原来从没发现每一天都有一个主题😅大家好像都在跟着主题走,真的大大不好意思啊!
七日書|夢想的家中規劃
每個人想要的空間規劃不同、需求也不同,而這是我想打造的家
[七日書] Day4 别把牺牲当爱了
过年饭桌上的男人们,会觉得厨房里的女人们是在牺牲吗?厨房里的女人会觉得自己是在爱吗?到底是谁把这两个无关的东西拉到一起……别骗了自己还想骗别人,真的可笑。

[七日書] Day3 幼儿园就会逃跑的反叛
看到幼儿园的大门没关,我就拉起小伙伴淡定的走出去了,光天化日之下就逃学然后走回家了,完全没人发现。

[七日書] Day2 从河里捡起的小孩
小时候问起父母,自己从哪里来的,他们总说是从西河里捡来的。所以我觉得,西河就是我们当地的母亲河。现在河里没水了,小孩也变少了,很难不怀疑啊……

[七日書] Day1 热爱天气和吐槽的家族遗传
长到这个年纪,终于理解了妈妈为什么那么爱看天气预报的心情。除了这个,我们还喜欢吐槽一切,当对体育运动无感,逃避谈论真实感受,选择用读书来代替。

走到哪写到哪|最难忘的还是舌尖上的家乡
2018年2月,一档热门的美食电视记录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里面恰好讲到了我的家乡河南,顿时勾起了我写作的欲望。此文的文风受到一本时尚杂志的影响,现在隐约记得是叫什么《杜韶斐》。文章在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后没多久,一位家乡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联系我想要转载。

我的(不)完美人生|我是誰?我是甚麼人?
我,就是我。如果你想知,我可以告訴你我從哪裡來,that's all.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期待的,與得到的
而最終,我們都只會剩下自己。既然無論如何都只剩下自己,在此岸或者彼岸又有甚麼分別呢?

七日书 | Day 6(12月7日)纸上的旅程:我的车票博物馆
这篇文章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篇策展企划大纲。

七日書#7 | 之四 傳家之寶
我覺得我們家沒什麼龐大家財,也沒有土地,連家譜都找不到,應該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之後,沒有飄洋過海的千年寶物,我們的傳家之寶,大概是耶穌吧。
七日書|物的體系|尋找桌子的故事
這是一個尋找「最合適」的故事。

七日書#7|第四天|家鑰匙
第四天寫一個家庭裡面的物件,它能夠代表你和家人之間的互動、相處經歷,跟我們分享它的小故事。比方說,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居小物,或者是與家族史有關的回憶之物。

【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第三天:住所——我的避風港
當生命中經歷著狂風暴雨,內心充滿不安,我最想找個避風港,為我遮風擋雨,獨自安靜。能做到這效果的物件很大,那就是我的住所。

為了逃避舊家,我去了爬山。
看完杜sir的訪問後,我找到了離開的真正理由————我是在逃避,逃避不去面對那個已逝去的現實、我討厭的面貌、拼命努力過後也改變不了的現狀。離開去那裏根本不重要,不,不要英國就好,我對他留下的爛攤子還是有些怨恨,結果最後落去了美洲大陸,另一個不甚麼樣,但起碼不討厭的地方。
我的家在哪?
我的家在哪?在陰雲之中躲起了嗎?暴露在巨人林立的街道上嗎?在郊野中,馬路間, 還是起飛道上,等待離開?我的故鄉遠去了 被放滿武器警車載走了 上面貼滿紅色的紙條,寫道: 「同志们,欢迎回家!」 周圍只剩下默不作聲的幽靈 和叫着口號的烏蠅 家—— 沒有了⋯⋯ 鬼火引…

#HOME|家在何處?
培養地方的感覺、累積集體記憶、以傳統凝聚群體、生活共膳、物質交換和建立認可的圈子。這些過程相互關聯,經常共同運作,通過將關係、實踐和意義編織成獨特而有限的整體,來創造社會行動的本地環境。由此,我們稱之為家,一個可以讓我們得到支持、滿足以及發展自我的場所。

歸家
我的家,圍以方寸之間,還有兩隻腳。記憶中,家是行走中的恆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