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穿越歌樂的幽深迷宮──《當代歌曲哲學》譯後問答(兼導讀)
狄倫行文獨樹一格,幽深如迷宮,文句更常帶音樂性,不愧歌人本色。但願我的譯稿不辱使命。

從電影裡 Johnny Cash 那首搶盡鋒頭的歌說起
「他能撥開雲霧,暢飲硝酸。這才是真正的 Johnny Cash,Big River 就是他的主題曲。」── Bob Dylan

一段畢生難忘的樂評文字
那張專輯讓很多身處混亂迷惘的六〇年代而頭暈目眩的人,感到這片國土仍然夠大,大得足以包容他們。

狄倫思想起──《歌之國土》作者序
Bob Dylan 在歌裡展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世界。那裡充滿故事和角色,危機四伏,有著無數分岔的道路。你能在他的歌裡抵達最遙遠的夢的邊境,經歷亂世與江湖,穿越漫長曲折的歷史與苦難,遇見邪魔與聖靈,理解慾望與傷害、罪疚與懲罰,體驗瘋狂、虛無、還有愛,以及偽裝成愛的一切。

Dylan 電影,看得我熱淚盈眶!
甜茶提摩西・夏勒梅超厲害,又是演又是彈又是唱,無論講話或唱歌都把狄倫口音與神韻學得維妙維肖,而其他演員也不遑多讓…

夫人出國了,單身生活第一天,早上聽了三個版本的 Highway 61 Revisited 唱片
夫人出國去玩了,我留在台北面對堆積如山的功課。早上做了 Double capuccino,打開唱機,扭大音量,連聽了三個版本的 Highway 61 Revisited 唱片。我這三張唱片都不是美版 stereo 的「標準款」,真不是故意的。

花了三十多年,我才聽懂這首歌——從「甜茶」主演Bob Dylan電影談起
它生動地描繪了不只一個世代的心靈圖景,指出了一條通往自由與解放的道路——欲得自由,必先拋棄既有,從正常、規範、體面的世界脫逸,成為「中輟者」(dropout)——它撬動了世世代代千萬聽眾的世界觀,讓他們思考人生不同的可能,以及相應的代價。

魔術師的臉,總是隱在暗影裡 ── Bob Dylan 2023 日本巡演觀後
他是Bob Dylan,他不需要對我們鞠躬。

隨時切入!00:00-04:26 : 抹消文字 任由意識流動 就是音樂節拍
溝通的本質是心電感應和意識的流動節拍。字面上所示非他要傳達的意思,垮世代的作品,無論音樂還是文學,都得越過文字、話語去感受其中的beat。以後,若果想鑑賞或定義一首實驗音樂,只要它許可你的意識任意切入,在每分每秒也能隨著beat而放肆舞動,創作人不惜以自己的潛意識作實驗園地的話,真音樂是也。

Joan Baez - Diamonds and Rust 鑽石與鐵鏽
之前看到一個很喜歡 Bob Dylan 的朋友去紐約旅遊經過華盛頓廣場打卡 po 了一段這首歌的歌詞,我只能說,這首歌簡直把遇上那種陰魂不散的浪子的無奈與心塞描繪得好細膩與貼切,人生中總有那麼些時候,當你以為你終於可以 over 一個人了,不會一顆心為他起起伏伏了,眼不見為淨了...

怪異世界的柔軟和野蠻頌歌
Ralph Steadman 偶爾會直接回答直接的問題,但只是非常偶爾。

在音樂中寧做癡人而不打癡語
在音樂群見到一子,只愛聽爵士樂,言必稱爵士、融合爵士、前衛爵士、自由爵士,説音樂越複雜越好,搖滾、民謠、龐克、藍調、電音等等在他眼裡都沒有他愛聽的爵士樂厲害。台灣音樂也不入他眼,甚至認為「有大聯盟看,為何要看台灣的比賽」。回首從前,曾經除了重金屬,也沒有音樂入我的眼,此君只是把我的金屬換成爵士,其他都一樣。

以歌詞躋身當代文學史——談Bob Dylan的創作歷程
按:這篇近七千字的文章,是我為台灣版《巴布‧狄倫歌詩集》寫的導讀。要在有限篇幅中提綱挈領,敘述Dylan畢生的歌詞創作來歷與演變,又盡量不要重複那些陳腔濫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算是盡力了吧。巴布‧狄倫曾在1969年的訪談中說:「我只把歌詞看成用來唱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字句依附的音樂。

翻譯、校閱Bob Dylan的一些工具
雖然編過書也譯過書,我並不是專業的編輯,也不是專業的譯者。在翻譯和主編《巴布‧狄倫歌詩集》的時候,我屢屢「撞牆」,必須自己尋找工具,纔能一鏟一鋤修出一條路來。那時就想:等這樁大工程結束,應該把這些工具列出來,或許能為有心人省下一點兒從頭摸索的工夫。

翻譯Bob Dylan:燒腦示範再一首 / I'll Keep It With Mine
Bob Dylan 難譯,往往不只那些滿佈奇崛意象、聖經典故與超現實場景的歌,也包括像這首,乍看清湯寡水,卻佈滿陷阱,光是歌名的 It 和 Mine,就能要人命。最後譯成這樣,也是徹夜燒腦的結果。若現在再重來,可能又會譯出不一樣的東西,總之,姑且先這麼吧。

翻譯Bob Dylan:燒腦示範一首
翻譯Bob Dylan是極其燒腦的工作。這首四分鐘的歌是我的摯愛之作,也狠狠燒掉我好幾個晚上,但願結果還算不辱使命。當然,這篇譯稿收錄在我主編、即將出版的《巴布‧迪倫歌詩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譯註,那是我對歌詞考證下的工夫。這首歌收錄在《愛與盜竊(Love and Theft)》專輯,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