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
4 篇文章
Openbook閱讀誌

人物》當我們談論90年代,我們在談論什麼——馬世芳與瞿筱葳對談《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說起書寫過程,瞿筱葳直道:太近身了,不好寫。她曾經想把寫好的書稿存放硬碟,不願付梓,最後還是交了出去,原因是:幾乎沒人寫「這一批知識社群」的故事。《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出版成書,恰是三月學運35周年前夕。

标签活跃作者
  • 陳伯軒
    陳伯軒

    喜歡文字,熱愛閱讀。怪癖是買了新書之後會一邊嗅書本的味道一邊吃吃竊笑。 聯繫方式:boxuan0531@gmail.com

    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

    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舒嫚
    舒嫚

    對生活隨意就好。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

陳伯軒

《時代革命》觀後感|致每一位勇敢的香港人,記憶也是一種反抗

在我那有限生命的區間內,我將會牢牢地記得這些故事,這些真實的人,真實的衝突與犧牲。確保這些事件不被扭曲、改寫,確保歷史將會在我的記憶深處被保存,記得曾經有一群香港人曾為了民主、公理正義、自由而奮鬥。

古塵

【詩憶手札】讀夢式情書#10|知識就是力量

我想,人民意識的覺醒是最後的力量,不只讓「選賢與能」成為慣性,更需要「學運」的加持,在這個資訊流通查詢便利的時代,應該善用網絡力量,每個人都能冷靜分析是非對錯的判斷,阻絕謊言的假象,加強從真實探究真相的能力。凡是不公義的政策與施政現象,知識分子的年輕代表就要勇於發起改革的號角,不僅「知識就是力量」,青年的熱血更是國…

舒嫚

未燒書

1989年5月底,那時任職中時晚報的楊渡從馬尼拉快速取得台胞證, 和駐外記者徐宗懋轉飛北京,和另兩名同事會合, 共同採訪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他到達時,引起國際關注的學生抗爭活動已進入尾聲, 最早佔領廣場的北京市各大學學生已決定要撤離, 但其他從東北、南京、西安、廣東的學生分批抵達, 他們主張持續留在廣場,戰到最後。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