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君

@yleonx

需求主义经济体:从觉醒到重构的思想之路(三)

第二章:需求能量模型:一场关于消费的清算 正需求和逆需求 “世俗需求”和“真实需求”的概念边界相当模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巴菲特的五条最优级事项清单里可能混有“世俗需求”使得我们致力去做的事情可能并非我们内心真实想要的。根据前文的解释,我们将两种需求进行扁平化结构的区分,如同一个人内心可以混入两种不一样的精神…

需求主义经济体:从觉醒到重构的思想之路(二)

第一章:我是谁?一个思想觉醒的起点混沌的人生需求前些日子,我们一家三口和我老婆闺蜜一家三口人聚了次餐。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生活在不同城市,两家人的大聚会通常可遇不可求,所以聊了很多话题,但是绕不开的大问题,永远都是孩子…

需求主义经济体:从觉醒到重构的思想之路(一)

我并非是学术专家,也非哲学学者,也不打算用严谨逻辑堆砌一篇学术报告。我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工作经历、生活阅历和思考得出的一套的假设,对我们今天时代发展中结构对主体的压制的不满,对长期存在于人类文明中的痛点的质疑,对未来世界的经济模型一次张扬无拘束的想象,以及基于“个人需求”而延伸出的大胆猜想。

真实的追寻:当世俗价值观成为寄生虫

那我们就要继续刨根问底了,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这些万恶的理想主义者,究竟如何看待我们内心深处不可取代的追求呢?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个性和价值观是客观因素塑造(包括既定环境和先天因素)的结果,所以某些内在驱动力和人生终极追求早早被写入了基因,然后随着成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

“个性”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上篇说到,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性,所有的选择都是被环境塑造的。如果这是真的,那我们所谓的“个性”到底算什么?我们以为的「个性」,其实就是环境给我们塑造出来的一套反应机制。比如说,如果你出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或国家,思维方式,价值观,性格,思想,你能想象到的大多数特质都不再是你。

人类的利他精神只是更高级的自私?

这篇文章来源于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关于‘自私与利他’的矛盾,以及我们是否真的有自由意志。

流量者

我不知何时开始在意流量这个东西。我似乎从小都是一个不怎么受人喜欢的人,越是这样子,越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这似乎是人的天性。不同于那些天生身上散发着吸引别人气息的孩子,我的童年只是一段平凡而简单的过往。因此我并不掩饰我是个对流量有兴趣的人,如同一些孩子因为可以轻易地成为人群...

小居所

我最讨厌搬家了。在外求学很多年里,搬家是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即便到工作后几年,依然偶尔还会为搬家忙碌。一堆杂物像一群追随者跟着我在城市里往返穿梭,然后找到一处临时居所,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安静地守在房间的某个角落,满头风尘,然后等待下一次搬家。

墨城疫情漫谈

天气上好,阴蒙蒙的天偶尔会有一些蓝色,时不时会下场零星小雨,院子里的草被打湿了,和土结成泥巴,偶有蜗牛攀附在上面。最近雨水挺多,如同往年墨尔本七八月的天气。这个我记得牢,七八月是我初次登陆墨尔本的月份,绵绵细雨让我曾误会墨城如同中国南部大多数沿海城市,雨量丰沛,温暖潮湿,阴冷的冬日也常常因为没有阳光不能晒…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