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的飲食文學—寫的不是美食,是人生

正宜
·
·
IPFS
·

「⋯⋯⋯⋯年紀越大越常想起一起吃飯的人,好像那是僅存的真實。」

像開拓新大陸一樣嘗試沒有吃過的餐飲,多半只有在初來乍到時才會做的事,等到在一個地方的生活常態建立起來之後,就只會在自己常去的幾間店的清單來回。

雖然有的時候會想,自己究竟在這樣的模式中錯過了什麼,但沒有什麼重大的衝擊,沒有人願意輕易放棄這個倚靠著偶然和惰性建立起來的舒適圈。

讀了這本焦桐的飲食日記,對於作者的見多吃廣非常吃驚,能夠吃遍台灣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名店,用自己的味蕾累積大量的資訊,以綴成這本厚厚的飲食書。

但讀著讀著,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在讀「食物」的故事,而是作者生命的悲歡離合,從小時候被父親遺棄、長大後和同父異母的大哥重逢,陪伴兩個女兒成長、在文學路上的摸索跌撞、和妻子相遇、開始對客家的味道親近熟悉、妻子罹癌、病逝中間所經歷的日月、聯考失利的茫然、文學獎的少年得意、工作的無奈、夢想的追求與失落⋯只要活著的一天,就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只要活著的一天,就必須要飲食。

於是所吃的食物參雜並揉入了這些人生滋味,酸甜苦辣地烙印在心裡,我佩服作者即使在低潮中,仍然對食物懷抱彷彿不可撼動的專注力,或許是這樣超越的執著,即使是悲哀或恐懼,也可以咀嚼、吞下,成為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