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拌麵與我的飲食啓蒙
當講到「吃飯」,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場景,是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的週末,我和家人總是在吃速凍餃子、速食拌麵和方便麵。現在想起來還是又好氣又好笑,小時候家裡也不窮,週末總是吃方便食品僅僅是因為,爸媽一直不是講究吃的人。對他們來說,「吃飯」是一種偏向功能性的動作:為了填飽肚子、為了獲取…
日常爐灶,文化人情——訪《小食部》作者鄒芷茵
今日在香港消失的,並不只是小店食肆,還有曾經琳琅滿目的街邊小食。「過往香港有很多街邊小食,因為這個城市是適合步行的,你不會突然開車去小食店買一件小食。現在香港是不是仍適合到處吃呢?以往在街邊很容易買到的缽仔糕,現在已仿佛變成了童年回憶,幾年沒吃過了。

焦桐的飲食文學—寫的不是美食,是人生
「⋯⋯⋯⋯年紀越大越常想起一起吃飯的人,好像那是僅存的真實。」 像開拓新大陸一樣嘗試沒有吃過的餐飲,多半只有在初來乍到時才會做的事,等到在一個地方的生活常態建立起來之後,就只會在自己常去的幾間店的清單來回。雖然有的時候會想,自己究竟在這樣的模式中錯過了什麼,但沒有什麼重大的衝擊,...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吃物
現在她每天在窗簾還未透出晨光之時,便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床上起來,走進廚房把食物搗爛磨碎,才小心翼翼地餵進兒子粉嫩的小嘴裡。她看著那兩顆精靈的眼珠子一眨一眨,稚嫩的舌頭貪婪地反覆品嚐嘴中之物,才捨得緩緩嚥下。她現在的家冷淡如一碗無色無味的飯糊,但她記得,曾經家裡無論甚麼時候都飄著一股食物的香氣。

【虛詞・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草莓謊言
謊言令人作嘔,但若然是草莓味的,甜蜜既精緻,那便另當別論。我與母親總是最晚離開餐桌的,各自為食。母親惜食,留守最後清掃剩菜,我貪吃,晚餐總要有個飯後果作結。

【虛詞・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燒賣食記
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香港燒賣關注組」的存在時,心裏不禁想,北到內蒙古,往南到香港,雖然不同地域的燒賣內外在均有所區別,大家對這粒點心的愛真是做到了「江南江北一般同」。曾在呼和浩特生活了三年多,冬天長而冷,冷天裏的燒賣店簡直如同一個福地,把寒風驅之門外,一籠飽滿可愛的點心是絕佳的冬日恩物。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筆記留情
剛下飛機放下行李便出來的我,舟車勞頓有點恍惚,只聆聽不說話,友人絮絮說著他的近況和這咖啡店祖孫傳承的故事,咖啡和蛋糕亦出現了。咖啡因到肚,人便醒了一半,回過了神我對幾年沒見的朋友剖白:「甜品」這項目,我會留到外遊時享受,在香港嘛~只在懷疑人生時才允許自己嚐一點點甜頭;話方出口,心…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潛伏味蕾的密語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吧?憶述時我忽然想起了大油鍋以及外婆的汗,還有她那些年專心致志花在爐火邊的時間如何流淌。乾柴堆在鍋爐底下,劈里啪啦燒成熊熊烈火,也漲紅了外婆的臉。柴薪從後山撿拾回來,一把斧頭狠狠劈開,裂成更小的柴枝。村子背靠大山,外婆喜歡凡事親力親為。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回憶是那道苦瓜
閉上眼,就「回憶的味道」冥想,枯腸搜索,連自己都好奇,究竟我的味覺檔案庫藏著甚麼答案?思索了數天,一直猶豫未決,會否是家母擅長卻鮮有機會再嚐的「薯仔餅」?與家父拆了多天蟹粉所弄的小籠包?剛離家迷上烹飪時那股滿腔熱情亦頗值一記⋯⋯組織腹稿,沒甚麼感覺。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年年有餘
鯪魚肉是我忽然懷念又差點遺忘的食物。靈光閃過,再翻查記憶,卻好像帶點蒼白;恕我詞窮,鯪魚肉到底是甚麼味道,實在不好說。它有點鮮味,但淡淡然如每天重複的一個動作;討厭它的會說鯪魚肉帶腥味泥味,愛者卻視為香甜。

【文藝Follow Me】「我想寫玲瓏剔透的飲食文章」——專訪呂嘉俊《好好吃飯》、《味緣香港》
未正式開始訪問前,呂嘉俊首先慨歎:「開書店時訪問邀約接踵而至;出了兩本書沒有人找過我做訪問,你是第一個。」他搖了搖頭,「沒人對一個出書的作者有興趣。」從經營「字字研究社」做出版,到擴展成一間書店,呂嘉俊當然知道出書之難。

飲食文學雜讀小記
唐魯孫、梁實秋、焦桐、裴偉、詹宏志、愛亞、蔡珠兒、王宣一、洪愛珠,還有黃媽媽。
|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蒜頭學妹的西班牙蒜湯
有些人和某些一眼看上去有些可怕的食物很像,我們可能會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然而,做菜與人際相處的異曲同工之處,便在於兩者都需要花一段時間,慢慢品嚐,自己消化。

|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紅吱吱的韓式年糕雞
正如這道紅吱吱的韓式年糕雞,甜得恰如其分,微辣得完全無害又治好了我想吃辣的癮頭。紅吱吱只是這道年糕雞的外貌,歷經了時間與醬汁的翻炒及煨煮,我們都不一樣了!紅吱吱的年糕雞卻不會辣得嚇人,而人們身上留下的每一道疤痕,也都是他們好好活著的證據。

|食譜|酸甜又帶有香氣的涼拌百香果青木瓜
每年的七夕情人節都會剛好落在百香果的盛產期,以前的我只知道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夕情人節,根本不知道原來還有一個季節是屬於熱愛吃百香果的饕客。百香果的盛產期大約落在每年的七至九月,然而,百香果其實是多次開花、多次結果的植物,因此,一年四季都有百香果可吃,若您家的餐桌上正缺一盤開胃小點,不妨來道簡單的涼拌百香果青木瓜吧!

偽飲食考
回神湯和掩麵的惡搞研究。

大雨說書|古內一繪《深夜咖啡店》 ─ 藏在深夜的午後日光暖意
《深夜咖啡店》這系列讀起來彷彿你在窗邊,午後日光灑落,全身沐浴在暖意。最棒的是由各個短篇串聯,如果讀累了想休息,也不必耗神去比對前面的人物跟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