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前往甘迺迪學院研究民主興革
在從公部門離職的這週,收到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時機點巧到讓我不禁覺得冥冥之中若有神助(雙手合十)。
這表示今年八月起,可以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HKS)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員計畫,以民主興革政策訪問研究員(Allen Lab for Democracy Renovation Policy Fellow)的身分,發起或參與各種專案,真是夢寐以求的機會。
由於這次申請的計畫在 HKS 裡應該也是蠻叛逆的存在,挺有趣的,所以分享一些細節。
首先是 Allen Lab 隸屬於 Ash 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該中心目標是推動民主制度興革(刻意用這個老詞,最傳神),促進公部門創新與公民參與。其專案橫跨學術研究、政策實驗與實務協作。
而 Allen Lab 由政治哲學家 Danielle Allen 主持,他是當代民主改革界的大大(形容詞)大大(名詞),目標是實作 21 世紀民主韌性的政策變革,範圍涵蓋科技與民主、政治經濟創新、治理機制改革之類的,以因應數位社會中的多元與全球經濟壓力。(以現在的國際氛圍,顯然非常值得研究XD)
此外 Allen Lab 擁有一個超酷的研究網絡,名為「邁向多元宇宙「(Governance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Tech Innovations for Next-Gen Governance, GETTING-Plurality,多元治理技術與新世代治理創新)。
這是一個跨領域研究網絡,每個月都有來自哲學、社會科學、電腦科學、法律與科技實作領域的學者與專家參與。我自己線上參加過幾次,真的是酷斃了,最近的主題是數位主權,非常適合台灣狀況。
而這次「民主興革訪問研究員計畫」包含學術研究員與政策研究員,後者的資格為政策制定者與 mid-career 的行動者都可以申請,計畫加總起來每年有 6 到 10 人的扣打。後者比較彈性,沒有獎學金,不是全職,也不用一整年都待在哈佛。
而訪問研究員的任務不只是生出政策文件,而是輸出興革(革命)經驗(X)。
我的個人目標是想要打穿數位馬蜂窩,直面這幾年一直被嚴重忽略且常常出事的領域——數位身分。過去囿於一些身分包袱,不好大開大闔討論議題。到目前我仍認為數位身分議題是有解,但需要密碼學專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業者通力合作,才能做出符合自由民主及隱私至上(privacy by design)的身分政策路徑。
技術已經成熟,同志仍須努力。這件事沒搞定,就沒辦法談數位民主、社會韌性以及多元共榮。看來這題有被老師們相中,有機會認真搞事,最後感謝 Audrey Tang 與 Glen Weyl 的秒答應推薦。能夠持續燃燒推進這個議題實在太幸福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