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治理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今天參加了一個科技治理的討論會。這種跨領域的會議非常有趣,可以聽到各個不同領域專家的著眼點、實務經驗、目前進度。
其中最好玩的,大概是談論到如何治理這類跨領域問題的時候,不同學門與背景的人對於語詞的理解與第一直覺會不一樣。舉例如下:
治理
大家都同意這表示某些行為需要約束,但
誰來約束?(有主管機關嗎?必須是公部門嗎?有哪些涉及部門?)
使用什麼工具?(禁令?許可證?標準?補助或稅捐?社會輿論?多方角力制衡?)
治理跟權利的關係為何?(沒有禁止的行為如果遭到「社會制裁」,可以求取救濟嗎?)
公共性
大家都同意這表示某些功能具有非排他性,但
該財貨或服務必須來自公部門嗎?
功能必須涉及多廣?實務上的門檻/使用成本怎麼訂?
市場
大家都同意這意味著合意交易,但
談論到科技治理時的市場,是現在的市場嗎?還是未來的?跨時的?
如果暫未流通的舊財貨,因為新科技的出現而出現新消費,算是影響到舊財貨的市場嗎?
經濟
這個用詞相當分歧,是指產值嗎?還是毛利率?還是成長性?產業穩定性?
公部門跟國際貿易的影響程度有多高?完全市場經濟嗎?因政策影響的數值算在裡面嗎?
檢驗與測試
大家都同意這是以某種程序,找出不符期待或需要修改的部分,但
測試出現在哪個時間點才有治理意義?
測試效用有邏輯蘊含性嗎?(通過整體測試的勢必通過個別場景測試嗎?或者通過個別測試的必然通過整體?)
通過的門檻由誰說了算?(理論家?決策者?投資人?前線使用者?) 測試結果對誰有效用?
專業
大家都同意這跟可信度與行動品質相關,但
是一個學門或業界嗎?
專業代表可負責嗎?
專業程度線性成長嗎?有可能通才比專才專業嗎?
新科技的治理總是同時涉及很多不同領域,即使每個人想要的未來相當重疊,出發點依然會被領域與思維方式所影響。
如果先提醒這些語詞可能有好幾種意義,可能會更理解彼此在意的點與洞見。
畢竟瑞蒙卡佛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可能同時談論了很多東西 XD
by妞妞&討厭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