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一週年|寫作,給人生的靈魂提問 · 第一天

Day 1 孤獨,這個時代的病

Happy
·
(修改过)
·
IPFS
·
一個人生活久了,吃飯、看病、搬家都不難。可孤獨這東西,偏不挑時候,有時在熱鬧裡來,有時在靜夜裡來,説來就來。我寫下這些,不是抱怨,只是想和你說一聲:我們許多人,其實都在學著和孤獨相處。有時學得不錯,有時也還差點。這篇小文,說的是這件事——也許你也正需要靜靜看看。

獨居二十五年了,一個人看電影、吃火鍋、搬家,甚至看病,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些事並沒讓我覺得孤獨。說不定,獨處早成了我的老朋友,我甚至挺享受這樣的時光。

可孤獨,依舊説來就來。

在大學食堂,一邊吃著難以下嚥的小火鍋,一邊看著對面的小情侶你一口我一口,那一刻,我覺得孤獨。風雨交加的深夜裡,睡不著,翻來覆去,剛好刷到觸動內心的文章或好片子,卻沒有可以分享的人,我也覺得孤獨。熱鬧的聚會裡,話題一個接一個,我始終插不上話;偶爾興沖沖地講點小事,才發現沒人在聽——就像那句歌詞唱的:“人多的時候最寂寞。”生病發燒,翻遍聯絡人,卻誰也不想打擾,也很孤獨。最孤獨的,是心裡明明知道一些事,卻一句也說不出口。眼睜睜看著在乎的人被欺騙、被傷害,卻只能沉默。那種無力感,是無比的孤獨。

有人說,孤獨是這個時代的病。工業文明之後,大家越來越忙,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少。有一本書叫《Project UnLonely》,提到一位年輕人到加爾各答做義工,見到了聖特蕾莎修女。他說,大學畢業後想留下來照顧麻風病人。嬤嬤反問他:“你為什麼要來這裡?你們國家也有很多重症,比如孤獨啊。”作者在介紹這書時有一句話,我很喜歡:“You are not lonely alone.”——感到孤獨的,並不只是你一個人

Thay曾說,也許我們對幸福的定義,反而妨礙了我們去感受幸福。那麼,也許我們也可以學著去感受孤獨。孤獨和寂寞不一樣。有時孤獨也可能是內心的某些空洞提醒我們:我還想要什麼?我在忽略什麼?

也許我渴望像小情侶那樣甜蜜地喂飯,也許我一直相信兩個人恩愛的生活比獨居更好。可我常常忽略了:長久恩愛的機率有多低,短暫甜蜜後可能帶來的煩惱,又有多少?我也忽略了,身邊的貓貓狗狗早已睡成了“反犬旁”——好奇現在有多少人看到“反犬旁”就忍不住想笑的?我會呢。

如果病痛讓我感到孤單,那麼吃好、睡好、運動好才是正經事吧。也許我可以把那些相夫教子的熱情,用來好好照顧自己,難道不值得嗎?

如果我渴望被關注、被理解,想要家的感覺,想要愛的社群,那我可以自己去創造它。Stephen Batchelor說過:“社群不是你加入的地方,而是你創造出來的東西。”在愛的社群裡,我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也能支持別人。這樣的連結才是真實的,其餘的不過是過客。

他還說,自己從小就對生命的意義感興趣,思考死生這些大哉問,可學校沒教過,日常生活裡也少有人談。我想,這些事我們只能自己慢慢學,慢慢活。認真吃飯、用心生活、細細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用腦子去判斷什麼叫孤獨,什麼叫最高等級的孤獨。

也許,越能親近自己,越能照顧自己,越能去愛和被愛,就越能和孤獨做朋友。

——至於不能說的,一點點來?畢竟第一天講孤獨的時間就要截至了。明天再説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歡,就要讓我看見。

Happy✨ 你好,我是Happy ✨ 一个喜欢在琐碎的日常里找宇宙真理的普通人。 每天努力在简单和复杂之间找到平衡, 偶尔觉得自己是一粒在冥想中发光的塵土。
  • 来自作者

Day 3 健康快樂心腸好

Day 4 愛的老師

Day 2 勇敢不是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