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趣事] 清朝的台北公館不在現今的公館捷運站
台灣有很多名叫公館的地名,除了苗栗有個公館鄉,還有因鄰近台灣第一學府台大而出名的台北公館。這邊我們要來探索台北公館古時候到底位置在哪裡。
公館是台灣清朝時代官方用來管理原住民事務的官方機構,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進出關口」。當時清朝漢人已經沿著新店溪擴張到了現今景美、新店一帶,而清朝的管制範圍就是景美新店到山邊的區域,也就是當時的番界。從下圖就可以看出公館的位置剛好是一個道路要衝,萬盛庄(今萬隆捷運站)附近等地以及七張犁(今七張捷運站)附近等地要往艋舺(今萬華)的要衝要道就是公館。

而從1904年日治時代繪製的地圖更能看出公館的實際位置,他剛好是在現今的蟾蜍山的山腳下與新店溪的交界處。這邊可看出公館設在這邊的地理意義,因為這裡就像一個關口管制新店景美的進出。另外,圖中的各個地名也可以對應出今台灣大學的相對位置,比如圖中的觀音山是現今的寶藏巖,龜山是現今的台大進修部,農事試驗場是今台科大位置。

而公館這個位置移動至目前公館捷運站是發生在日治時代1921年,當時新店線鐵路通車,其中一個車站就叫做公館車站,而其位置大概在台電綜合研究所。此時已經從清代的台北公館所在地往北移動。而在1970年代台北市政府根據新店線鐵路規畫捷運時,也參考日治時期的公館車站位置設置公館捷運站。而因為與預劃的台大捷運站整合,所以公館捷運站最後定址處往台大大門口移動,就成了現今的位置。
總結來說,公館的位置經過了三個時代,18世紀清朝乾隆時代為了管理景美新店的公館,1921年日治時代新店線鐵路的公館車站,以及1999年捷運通車的公館捷運站。

題外話,其實現今的公館更適合叫做水源地。公館捷運站更適合改名叫做水源地捷運站。因為它離日治時期的水源地車站更近,也更符合這個區塊自來水園區的地理意義。只是現代人已經習慣以公館稱呼這個區域,而不是水源地了。認真說起來,師大公館校區才是真正清朝古時候的公館所在地。
Ref. 柯志明、陳兆勇,2021,〈乾隆臺灣番界GIS地圖〉。
Ref.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Ref. 台北公館wiki
Ref. 日治時期公館車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