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一週年|寫作,給人生的靈魂提問 · 第一天

七日書|靈魂提問 - Day1 孤獨是一首芭樂歌

KJOH
·
·
IPFS
·
第一天:關於孤獨。如果孤獨有等級,你主觀定義中的最高等級的孤獨是什麼?

孤獨是一首芭樂歌,唱出我們的中二病,唱完發現我們多麼不知足,有多麼幼稚,但還好,一首歌是有長度的,唱完以後,還有下一首歌,唱完不孤獨,可能就像是我寫的這篇文章...


網路上有一個孤獨排行榜,什麼一個人吃麻辣鍋、一個人旅行、我其實都能做。我甚至可以一個人動手術,但我記得的是,醫生建議最好有人可以陪病時,卻可以找到一個坐在手術室外等待我醒來的朋友。他們不一定出現在我人生最壞的時刻,但總在我最脆弱的時候,讓我沒有掉到底。

如果孤獨有等級,我原本認爲的的最高等級的孤獨,是那種你明明身處人群、手上握有一切邏輯上的資源,卻感覺不到任何人真正理解你所背負的那個重量。不是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吃飯,甚至不是一個人熬夜面對失敗的計畫書,而是那種在最該有人拉你一把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你正在墜落。這種孤獨,不是缺人,而是缺一種連結。

我曾經擁有過的那種孤獨,但那已經離我很久遠了,我甚至都忘記那是什麼感覺了,那種往後倒,沒有人接住的感受,但我只記得,當我允許自己孤獨、當我學會感謝時,我也放下了那個

自此,我當我一個人走在街頭的時候,我便不再寂寞。


讓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陪伴,而是那種:原來我並不是自己一個人扛下這世界的錯覺。那時候的我,並沒有孤獨。或者說,孤獨被一點一滴地擠出去了。

我可以獨旅,沒問題。但我的重點從來不是「多會一個人」,我心裡知道,旅行的終點往往是朋友的家,去探望、去投宿、去說點話。那才讓我的旅程成為一種完整的「走出去又被接住」的過程。否則,走得再遠,也只是在逃而已。

我可以一人完成所有工作,一場提案、一份報告、一組企劃書,沒問題,但我知道只有團隊,在我撞破頭也解不開的地方,能成為我最後的後盾。那不是權責分工而已,是一種很深的「我相信你會接住我」的默契。能建立那樣的關係,需要時間,也需要不止一次的孤獨試煉。

少女時期,曾經感受到不被家人理解的強烈孤獨感,但後來發現是自己用力的推開我最不想聽的話,直到跟自己和解後,才發現這些都是我不願面對的事實,直到承認自己的脆弱,才知道擁有多少力量。也有過,最好的朋友因為聽信了我最討厭的人的話,畢業前整整一年,我們沒講過話。我把自己藏進課間、午休、放學之後的時間裡,躲進書裡。後來我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像是用成績證明什麼一樣。直到多年後我們一起出國旅行,都當了媽媽了,我們才重新握手言和。那段時間,也沒有誰真的對誰說過「對不起」,但我們都知道,那種傷是成長的代價。

我也曾經氣過自己的學生時期的團隊,因為他們無法達成我心中理想的進度與目標,氣到我一個人跑去看電影。散場時,我被自己氣笑。可是,那又怎樣?一路走來,我所成為的這個人,是一點一滴自己立下的善意、溫柔、努力、感恩所構成的。那些孤獨的瞬間之所以能被記得,是因為後來我有機會把它們轉化成為理解、同理與力量。

我曾想過,孤獨的相反到底是什麼?是擁擠的人群嗎?是即時的回應?是有個人在身邊嗎?都不是。

也許孤獨的不是「感恩」。

當我能夠感謝自己,感謝他人,感謝那些不完美但仍願意靠近我的人,感謝當時沒有走開的自己,我就不再孤獨了。孤獨不會真的離開,而是被那些微小的感恩一點一點地包裹、安放。當我還能夠感謝,我就還能和這世界保持連結。

所以,如果孤獨有等級,我想我已經走過最高等級的那幾級,也學會怎麼放下量表、拋開標準,只在意我現在是否仍然願意伸出手、說一聲謝謝。

那樣的我,就不是孤獨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早晨的思緒漫漫

夜裏的寫作器

尚未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