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

歐陽風
·
·
IPFS
·
除了細節不同,中國在這二十年的發展,完全走在相同的道路上,與毛澤東建國之初設想的陸地防衛固守大不相同。而結果會不會一樣我們不得而知,但相關國家都在做準備,不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重演。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謠言遭到無情破解,然而解放軍也是會學習的,國軍當然也會。所以透過俄烏戰爭,中國或許會得到什麼啟發,並依此制定新的作戰方針,設定新的戰術嗎?

  當然會有,畢竟師承的俄製武器弱點一覽無遺,從生產端到使用端皆是,這也使得解放軍想站在既有基礎上,做出有效的徹底修正還滿困難的。這場戰爭最無情的,或許是打破科技萬能的想像。開戰一年後,在軍事上幾乎回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法,經濟與社會的動盪,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況簡直一個模子出來。

  或許,先進武器之所以很神奇,都是建立在使用者是美軍,以及系統化現代作戰只有美國玩得起吧。這讓我們想起在中國已經被習近平清算的劉亞洲將軍,在波灣戰爭後對美軍的評價,與如何推動中國軍事改革的努力。

  然而,劉亞洲等改革派所努力進行的,是一場對外侵略的戰爭嗎?不,當初解放軍將領被波灣戰爭驚醒後,一直在做裁軍精實,往防衛固守的方向前進。只是經歷許多變化後,中國還是走向了「日本之路」,大大偏離初衷。

  何謂日本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對於國家安全的看法是建立生存安全圈。由於對外貿易、能源的海運生命線,往西要通過南海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往東則是通往澳洲。若要取得國家的絕對安全,則必須擁有工業所需的各種原物料,包含石油、橡膠等,而這必然侵犯當年西歐國家的殖民地,將與傳統盟邦英國為敵,接下去就是與美國對抗。

  既然遲早都要對抗,不如早點做準備。整套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南向方面從台灣出發,先是菲律賓,再來是印尼與馬來亞。往西進入印度洋,往東前往新幾內亞,朝向所羅門群島,切斷美澳聯繫後,攻占澳洲,就能逼迫美國退回東太平洋。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幅擴張海軍。

  除了細節不同,中國在這二十年的發展,完全走在相同的道路上,與毛澤東建國之初設想的陸地防衛固守大不相同。而結果會不會一樣我們不得而知,但相關國家都在做準備,不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重演。

  中國的軍事擴張絕不是滿足於取回宣稱的疆域這麼簡單,而是國家安全思維停留在殖民主義年代,為此解放軍對於俄烏戰爭戒慎恐懼,沒有宣傳上這麼樂觀。

  接下來,就讓我們探討,在俄烏戰爭後可能發生的修正情況,以及台灣相對應能採取的措施。

  這將大大有助於我們對現代戰爭的理解。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