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一週年|寫作,給人生的靈魂提問 · 第二天

七日書|靈魂提問 - Day2 - 作業寫完就自由了嗎?

KJOH
·
·
IPFS
·
第二天:關於自由。描寫你感到解放的一刻。你曾經在什麼時刻、當下發生或經歷了什麼,讓你感覺到無比的自由?

我正在機場等待著回家,這週,我解除一個又一個小任務,完成這一季的大任務,我自由了嗎?昨天完成大會議後,我期待的舒服的放空,但肩膀上的痠痛仍然揮之不去,接著又被追逐我的結案報告,還有其他被我擱置的工作項目取代。

作業寫完就自由了嗎?我更想探討的是,我不斷地追逐著的是自由嗎?


靈魂拷問自由的那一晚,想到這題時,已經很晚了。孩子的作業還沒寫完,我的報告也還停在頁面一半的空白處。書桌前只有一盞燈,映著不知名的疲倦感。有一種深深的嘆息,在這樣的夜裡特別沉重——像是為了所有沒完成的事情感到抱歉,「再撐一下,寫完就自由了。」

自由,真的會在完成成果的那一刻出現嗎?

這麼多年過去,我怎麼還是沒自由?寫完功課就可以出去玩、做好事就能放心休息、努力之後就會獲得想要的生活。那麼每個週間又在追逐的週末,週末短暫喘口氣又是週間無盡的挑戰,自由呢?它到底藏在哪裡?

我問自己:是不是我們一直以來,都誤會了什麼?


一個又一個石頭——無盡的多巴胺追逐

長大之後我才發現,人生不是一條路,而是滿地的石頭。每個人都在撞石頭,有人一腳踢開,有人繞路走過去,有人跌倒、哭泣、爬起來,又去撞下顆。只要完成某個目標、某項任務,就能擺脫束縛,獲得喘息。然而真正的情況是:目標一達成,眼睛立刻轉向下一個更遠的地方。精神與身體都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又自動將自己推入下一輪的進度裡。

我們是這樣一步一步,將自由變成了永遠「未完成的代名詞」。

以為,撞出一塊石頭,就會看見一片天空。可後來才知道,天空不一定會出現,甚至有時候,那塊石頭後面,只是另一塊更大、更堅硬的石頭。這樣的循環令人沮喪。但也讓我慢慢看見一個問題的核心:我們是不是太習慣把自由放在終點了?它更像是一種看法、一種方向感。

自由,從來不是撞完以後的獎品。

它藏在你蹲下身子、認真看著那顆石頭的時候,不再抱怨它擋路,也不再指望它給你天空,只是靜靜地,和它共處。但自由不一定在那裡。甚至,自由也許從不是「完成後的獎勵」,而是「不完成中也願意安住」的一種能力。

每個人都在修行自己的作業,寫自己的作業

這些年,我的生活總是在責任、任務、選擇中反覆。報告寫不完,加班沒盡頭,流程不順、溝通不良、健檢報告裡神經出現紅字、心情下墜……我時常懷疑:是不是我哪裡選錯了?是不是我在人生某個轉彎處走偏了一步?

我經常覺得做不好,有時候忙過頭了,有時候靜不下來。某幾個飽受加班之苦,腦子裡全是自己選錯的場景——從工作流程的小細節,到當初人生轉彎的某一個偏差。那一瞬間,我真的覺得:是不是,我就是個寫不完功課的人?可是其實這些功課不會有老師給分,不會有學期結束,也沒有寒暑假。我知道,就算交出了100分,只會有下一個120分等我,就像那天,孩子的數字已經寫得很好看了,但他仍不滿意,擦掉再練習一次。我長期以來也是一直在寫,一直在擦掉重寫,一直在問自己:「這樣可以交卷了嗎?」

我們這一生,都在修行各自的課題。有人修放下,有人修自律,有人修愛與被愛。有人修怎麼做一個好媽媽、好員工、好人。也有人,修的是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穩定、不那麼厲害。

後來我才理解,每個人寫的,不是一份共通的標準答案卷,而是自己的人生問答題。

有些人的題目是怎麼愛自己,有些人是怎麼不再想討好別人。有些人花一輩子才能學會「我值得」,也有人,只是想練習說出一句:「我不要。」有人題目是放下,有人題目是堅持。有人要學會說「我值得」,有人則在練習說「我可以不要了」。有人用一輩子,才寫出那一行:「我並不需要一直證明自己。」

人這一生,都在寫一張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

我也一樣。

我的題目也許是:「怎麼在忙碌裡不忘記自己。」「怎麼把照顧別人和照顧自己這兩件事,擺上同一張桌子。」如何在完成之中不失去自己,在責任與自由之間找到一種清明的安頓。把「自由」從「玩樂」的想像中,慢慢轉移到「平靜」的可能裡。但會不會是我對於這種一定要完成什麼的執念把自己困住了。

我發現,功課不是錯,而是路。

一切眾生,自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 - 《楞嚴經》

我們的痛苦與忙碌,並不來自工作,而來自對「我」的誤認。我以為那個「完成任務的我」才是真實的我,於是一直在跑,一直在補,一直在對齊,卻始終找不到終點。

原來,功課不在紙上,在心上。修行,不是為了變好,而是為了看清楚。

妄想本無根,唯心自生滅。

那些「我應該完成」、「我應該更有效率」、「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聲音,看起來像是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是「小我」的執著——對掌控感的依戀,對自我價值的焦慮,對別人評價的恐懼。我有點懂了:原來最深的功課,不是寫完手邊的報告,而是放下那個永遠對自己不夠滿意的我。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做的時候不再執著於做出某個結果。不是不加班、不追求目標,而是:在忙碌之中不失去覺察,不遺忘本心。

「破妄顯真」我想像著獲得了一點點開悟上的自由,等待著領悟的那一天。


自由,也許只是「靜下來」那一刻

那一天,我只草草的寫下這句話「功課寫完就自由了,雖然昨天的我還留著報告沒寫完。那是一種選擇,每個人都是透過一連串的選擇來到這個當下,人生如學習的旅程,都有要修習的功課,一生不斷面對的挑戰,只要通過了可能還有下一題,若是能辨認下一個挑戰目標,是屬於無止盡的多巴胺追逐嗎?對,要真的開悟放下,才是真的自由,而我也還在遊戲。」

這段話,我現在讀起來,仍然覺得很真。

只不過,我的語氣已經從「焦急地想逃離」,變成「輕輕地承認自己仍在路上」。自由不是一條路的終點,也不是完成後的獎品。它可能是當下這個片刻,我願意停下來,不再批判自己、不再拉扯進度,只是靜靜地坐著,呼吸,寫字,陪孩子,失敗,再來。

只是靜靜地做著眼前的事,不去問「何時才能自由」。

還沒寫完,但我不急了

我此刻追求的自由,是在未完成之中仍然平靜地坐著。是我願意一筆一畫地完成這篇文章,即使明天還有無數個任務排著隊等我。是我不再拿完成與否、成功與否,來判定自己的價值。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靈魂提問 - Day3 我不是不會,只是還沒

七日書|靈魂提問 - Day1 孤獨是一首芭樂歌

早晨的思緒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