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烏戰爭想到的

蛋碎
·
(修改过)
·
IPFS
·
當前俄烏戰爭似乎已經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以下只是隨便水一些自己認為網友可以在觀察俄烏戰爭中時思考的一些問題,而不是做認真嚴謹的學術分析,不喜勿噴!

本人支持烏克蘭的心“堅若磐石”,切莫質疑。

  1. 俄烏戰爭所顯示出的群體和國家的安全感焦慮,感覺就像一個黑洞,只有可能被喚醒,沒有可能被填滿,即便把安全本身吞噬了也再所不惜。

    那些輕易就情願在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上做出妥協的中國大陸朋友,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也正在努力把台灣問題“烏克蘭化”了?是不是在把一個明明可以作為交戰團體的對象,變成了一個難以被制約的“主權國家”?在領土主權問題上退讓,真的能夠換來對方的友善與和平嗎?還是給予對方更大的國際活動空間,換來一場更難被結束的戰爭?
  2. 福山說:人類天生追求的不只是物質,還有認可(又可稱為地位)……只有當他人都處於低級地位時,你才算擁有了高級地位……追求認可或地位的鬥爭卻是零和的,你的增益一定是對方的損失。

    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中國大陸的朋友,覺得影響台灣民眾安全感的只是物質利益嗎,還是也包含了認可和地位?“國際輿論”在台灣島內的影響力大嗎?“中國人”這個身份,在國際輿論中的認可和地位究竟如何?在島內民眾看來,其認可度和地位又如何?影響一個身份的地位和被認可程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3. 如果你感覺你身份認同的地位和認可在下降,你會怎麼做?如果台灣民眾覺得自己的地位和認可受到了威脅,他們會怎麼做?人會願意為了認可和地位,付出什麼?什麼樣的人,更願意為了認可和地位而付出呢?

在烏克蘭成為自由民主世界裡的英雄,而俄羅斯淪為“國際輿論”口誅筆伐對象的今日(雖然以前也沒少過),我個人感覺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越發清晰。

這或許也能解釋@DrunkenDonkey 的疑惑:為何某些香港人在過去有優越感的時候,卻不反中。或許“反中”本身就是“優越感”的替代品?

猶記那年蝗蟲歌


這裡引用吳重禮老師的觀點

「我們有一個調查題組,詢問在哪些條件下,你對中國的印象會變好。例如:中國提供臺灣更多經濟利益、撤除對臺飛彈等,大多屬於經濟或國防面向。」吳重禮說道,「沒想到,有次跟研究助理聊天,他竟然說這些條件對他而言,其實都沒那麼重要。」相對而言,年輕人似乎更重視基本人權、網路自由、性別歧視、環境汙染等面向,也就是所謂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吳重禮解釋,後物質主義是由美國政治學家Ronald Inglehart提出,由於每個世代的成長過程身處不同的時空背景與物質環境,造成「資源稀缺性」的感受差異,衍生出不同的價值觀。「像我們這些傳統世代,Inglehart稱為物質主義,會比較著重經濟發展、國安外交等實質需求;至於年輕世代,因為在基本需求獲得保障的時代下成長,傾向發展成後物質主義的意識形態,更重視非物質性的價值信念。」
觀察世代差異,吳重禮發現,年輕世代(生於1979年後)的中國印象比起中年世代(生於1954-1978年)與更年老的第一世代(出生於1953年前)都更加負面;儘管在中國提供物質性,或者後物質性的條件下,仍難以提升年輕世代的中國印象。只有較年老的第一世代會受到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條件影響,從而提升對中國的好感。
這調查結果,凸顯年輕世代對中國的負面印象相當堅定,就算針對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進行遊說也不為所動。「長期來看,年輕世代的中國印象,將越來越傾向負面。」吳重禮語重心長地說,「這對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是個隱憂。」如何找出應對之道,則是往後政治學者、政治人物們的功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蛋碎關注政治發展、社會生態!坚若磐石地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簡單談一下為何烏克蘭無法成為阿富汗

也談俄烏戰爭

有抵抗行為的台灣人是什麼戰爭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