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回顧.2|大埔碎屍案 工傷控誤殺 世紀暴雨 揭紅山半島僭建「重現」

香港紀事
·
·
IPFS
2023 ,香港人歷盡天災人禍。捱過最熱炎夏,迎來超強颱風、碰上號稱「500年一遇」世紀暴雨,水淹港鐵站、山崩斷路、紅山半島僭建問題「傾瀉」。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廖俊升

2023 ,香港人歷盡天災人禍。捱過最熱炎夏,迎來超強颱風、碰上號稱「500年一遇」世紀暴雨,水淹港鐵站、山崩斷路、紅山半島僭建問題「傾瀉」。《集誌社》記者重返僭建霸官地現場,發現一度「被遮蓋」的懷疑僭建樓層近日已「重光」。

大氣候「極端」,人禍悲劇亦不斷,今年有 23 宗致命工業意外,西九龍地盤密閉空間,工人遭反鎖被困中毒亡,判頭涉嫌誤殺被控。高官說香港已「由亂到治」,但總體罪案數字按年增逾三成,年初蔡天鳳被碎屍案,轟動全港。

體壇也刮起「風暴」,冰球國際賽捲入播錯國歌風波,港隊在壓力下仍歷史性奪金。不安中仍見光芒,亞運港將奪 53 面獎牌,港足取得第四,創歷來佳績,振奮苦澀中的香港人。走過劫難,2023 到此為止,香港明年會如何?

天災 最熱夏天、十號風球、世紀暴雨

極端天氣席捲全球,這一年,香港也難獨善其身。六月至八月,香港平均氣溫達破紀錄的 29.7 度,成最熱夏天。走過炎夏,天災連連,9 月 1 日颱風蘇拉襲港,天文台繼 2018 年颱風山竹後,再發十號風球,多處塌樹水浸、約 6,000 棵樹遭移除,逾 80 人受傷。

1884 年以來最高一小時雨量

蘇拉之後,颱風海葵緊接襲港。9 月 7 日晚,風雨聲狂號,香港下了一場「世紀暴雨」,當晚 11 時至午夜,錄得一小時 158.1 毫米雨量,破 1884 年以來紀錄,天文台發黑色暴雨警告。 24 小時雨量達 638.5 毫米,一日暴雨,約為香港全年平均總雨量的四分之一。

12月,耀興道山泥傾瀉現場仍封鎖,路政署表示,已完成首階段緊急復修,現正搭建臨時通道,通往離地面約百米高的山泥傾瀉頂部,預計明年1月初完成,之後將勘察、以確定第二階段復修細節。工程需時將視乎最終規模,署方爭取於明年中完成,其後土力處會做進行長遠鞏固山坡工作。

政府形容「500 年一遇」 深圳暴雨中排洪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形容暴雨是「500 年一遇」,政府首發「極端情況」。9 月 7 日晚,深圳凌晨 12 時排洪,港府在 11 時 44 分、即排洪前 16 分鐘,發新聞稿通知市民。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北區多處水浸,與排洪無直接關係。《集誌社》記者事後走訪北區鄉村村民憶述暴雨,水深及膝、有人盡失家當、破窗「逃難」,質疑為排洪所致。

水淹港鐵站 山泥傾瀉揭紅山半島僭建

暴雨水淹黃大仙港鐵站、黃大仙中心沒頂;南區歷史建築春磡角砲台水浸。筲箕灣耀興道山泥傾瀉、巨石擋路。山泥傾瀉更揭紅山半島僭建、霸官地風波。大潭紅山半島大幅山泥傾瀉,獨立屋地基外露、揭疑拆擋土牆建地庫,屋宇署事後巡查,說要進入 85 間獨立屋查僭建。《集誌社》記者當時調查發現,最少 22 間獨立屋有懷疑僭建地庫

12 月,記者再到受暴雨衝擊損毀的黃大仙站,現如常運作。一度被暴雨滅頂的黃大仙中心,受影響位置已復原,商戶復業。


紅山半島懷疑擋土牆僭建 未見改動

12 月,記者回到紅山半島現場,發現再有單位已移除屬官地的人工植被或雜物。例如 42 號屋, 9 月 13 日、10 月 31 日,該屋官地位置被填平、並鋪有植被,記者 12 月 20 日再訪,官地範圍已復原一片棕色。

部分單位,懷疑仍有僭建或霸佔官地,如擋土牆上有窗戶、冷氣,疑在擋土牆後方僭建地庫的 28 號屋,未見任何變化。

一度被遮住 巨型玻璃重現

另外,據網媒「爆炸頭」 9 月 13 日發布片段,178 號主臥室樓層下方,本應屬實心的牆壁,出現一塊大型玻璃,疑後方被挖空、「向下發展」。《集誌社》  9 月 15 日及10 月底到場,該處一度還原為牆壁、大型玻璃消失。惟記者 12 月再到場發現,大型玻璃重現。

說過「違契就係違契」的甯漢豪,曾稱掌握部分證據、將會提控,如今進展如何?屋宇署12 月 22 日公布,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在11月已巡查了紅山半島臨海 85 間獨立屋,發現 70 間涉及僭建或霸官地,當中有 29 間同時涉及僭建及非法佔用政府土地;40 間涉及僭建,一間涉及非法佔用政府土地,只有 15 間未有發現違規。

大熱、大雨過後,12 月,冷鋒來臨,12 月 16 日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寒冷天氣警告。年尾數日,預計天氣乾燥寒冷、大致天晴,期望香港來年繼續放晴。

紅山半島 70 至 74 號屋的山泥傾瀉,令該屋苑的僭建問題曝光。

工傷 23 宗致命工傷 修例後未動用最重條例檢控

安達臣道塌天秤三死工傷遺屬許太今年十月離世。(資料圖片/ Nasha Chan 攝)

天災之外,奪命工傷頻頻。《集誌社》統計,今年有 29 宗致命工傷裁決,平均罰款為 99,512元。今年四月,政府修訂職安健條例,嚴重罪行可作「公訴」,最高罰款 1000 萬元。不過,條例刊憲當日,上環一名工人在大廈外牆洗冷氣機時墮斃。

截至 12 月 28 日,有 23 工人死於工傷,當中 19 宗為建造業。《集誌社》盤點,修例至今發生至少 14 宗致命工傷,而政府以最高罰款 300 萬元的「簡易程序」,檢控其中三意外的東主,未動用最高刑罰千萬元的「公訴」。

推出暑熱警告 勞工處巡查逾兩萬次零檢控

五月,政府推出暑熱警告,讓工友按指引休息,但無法律效力。今年,勞工處共發出 71 次「黃色暑熱警告」,曾一天內「三上三落」。《集誌社》曾報道,有地盤未執行指引,工人無休息。勞工處表示,5 月 15 日至 10 月 31 日,處方巡查約 21,000 次,發出約 1,000 個警告,不過,沒有提出檢控。

暑熱工作下死者 解剖報告指心肌梗塞致死

《集誌社》曾報道,六月,中大一名姓葉工人,在「黃色暑熱警告」下工作,暈倒身亡。勞工處 12 月 22 日回覆《集誌社》指,已完成調查,沒發現違反職安健法例。記者獲悉,家屬近日獲得死者解剖報告,葉患冠狀動脈血栓、心肌梗塞致死,工權會引述律師意見指,報告著重醫學分析,不考慮工作環境,無法證實工作令葉病發,難視作工傷,屬制度缺憾,加上暑熱指引無法律效力,難以追究。

黃色警告下,工人可按不同勞動量獲不同休息時間,屬極重勞動的紮鐵工按指引每小時可休息 45 分鐘。 (資料圖片/ 梁文熙攝)

反鎖密閉空間工人亡 判頭遭控誤殺

九月,港鐵西九龍商場「圓方」地盤工傷,兩工人遭反鎖在密閉管道一晚,疑硫化氫中毒死亡。警方指,判頭曾派人到管道尋人,惟只找了管道入口約十米,未發現死者便離開,死者身處距入口百米位置。警方拘捕 62 歲判頭、40 歲公司經理,控以誤殺罪, 12 月 27 日再提堂。勞工處表示,今年截至 10 月,巡查密閉空間工程約 450 多次,發出 100 多份書面警告及 10 份「敦促改善通知書」,並提出 22 宗檢控。

天秤意外遺孀許太逝世

令人傷感的,還有這宗工傷的延續。去年安達臣道天秤倒塌釀三死,奪電工許文明性命,遺下患乳癌的遺孀蔣惠,及五歲和八歲女兒。許太今年初接受《集誌社》訪問,她保持樂觀,也寄語港人「幸福憑心安 快樂是選擇」。工程總承建商「精進建築有限公司」等公司及個人,被控 67 罪,案件押後至明年 1 月 30 日提訴。然而,尚未等到審訊結果,許太今年十月離世

精進被釘牌 前同系公司卓越接手工程

與這宗三死工傷承建商同系的「精進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今年 11 月被屋宇署「釘牌」,五私人項目須換承建商。屋宇署 11 月證實,五項目由卓越天工接手。然而卓越被揭與精進、及其母公司興聯集團,曾註冊同一辦事處地址、部分董事相同,被質疑「左手交右手」。

涉去年 12 月油塘地盤塌工字鐵擊斃工人事故「精進建築工程」被初牌後,五工程由曾同系「卓越天工」接手。(相片提供:全民新聞)

罪案增逾三成 被譏「國際大刀會」

天氣極端、工傷未停,在國安法下,特首說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治安有何變化?今年首三季,整體罪案按年增逾三成,街頭持刀傷人案頻生,港被譏「國際大刀會」,更發生轟動的「蔡天鳳碎屍案」。

二月蔡天鳳碎屍案 轟動全港

今年二月,28 歲模特兒、譚仔創辦人媳婦蔡天鳳失蹤。警方發現,蔡於大埔一間村屋內,遭肢解烹屍,湯煲藏人體組織、頭顱等、混青紅蘿蔔湯渣。死者前夫鄺港智、前家翁鄺球和前大伯鄺港傑被控謀殺,前家姑李瑞香被控妨礙司法公正。

持刀傷人案不斷 李家超:香港是最安全城市之一

暴力罪案,更在街頭瀰漫,持刀傷人案頻生。三月元朗康樂路一名七旬男子,被人斬死、手腳有八處刀傷,警拘至少七男一女。

十一月大埔斬人案,兩名男子在酒吧疑被人用刀襲擊,至少七男涉傷人被捕。十二月上水新豐路斬人案,有男子被斬燒車,警拘至少 12 人,涉與上水多宗傷人案有關。

3,048 宗傷人及嚴重毆打 26 宗兇殺

警方回覆《集誌社》,今年首十個月,整體罪案數字為 75,670 宗,按年同期增 18,818 宗( 33% )。今年首十個月,兇殺案有 25 宗,較去年多一宗,而傷人及嚴重毆打有 3,048 宗,較去年多 68 宗。傷人及嚴重毆打案件之中,今年首十月有 231 宗與三合會相關,數字較去年同期少 37 宗。警方指,首十月整體破案率為 26% ,兇殺和傷人及嚴重毆打案的破案率則分別為九成六及七成,而與三合會相關的傷人及嚴重毆打案的破案率為九成二。

特首李家超六月被問到,因應多宗持刀傷人案,應否設刀具管制,李指現行機制仍行之有效,傷人案數字整體無增加,強調香港仍是「世界最安全嘅城市之一」。

港足今年的表現,令球迷眼前一亮。(資料圖片HLK攝)

體育盛事 播錯國歌風波下 冰球隊歷史性奪金

(相片來源:香港冰球協會Facebook圖片)

不安彌漫,還有一班運動員力創佳績,振奮苦澀的香港人。二月,波斯尼亞冰球世界錦標賽,港隊在第三級別比賽勝出。惟主辦方播錯國歌,港協暨奧委會(港協)指控冰協,未遵指引處理國歌。

縱受風波影響,香港女子冰球隊,四月出戰羅馬尼亞世界女子冰球錦標賽,在第三級別 A 組歷史性奪金。風波未有平息,五月港協與冰協隔空交戰,冰協斥港協以「高壓審犯」態度處理事件港協反駁稱「失實」。最終,港協向冰協發書面申斥。

港隊亞運奪 53 獎

九至十月,港將出戰杭州亞運,奪 8 金、 16 銀、29 銅,破獲獎紀錄。「女飛魚」何詩蓓奪兩金一銀三銅,「劍神」張家朗奪港隊亞運劍擊史上首金,橋牌男子團體賽也奪金牌,電競隊奪銀。香港足球隊爆冷,擊敗勁旅伊朗,歷史性殺入四強,惜負日本和烏茲別克奪第四名,表現神勇的門將謝家榮,賽後淚灑球場,「我真係好在意呢場比賽,真係好想攞銅牌返香港,但係對唔住,我哋真係差一步…」他還說,希望港隊有天能在亞運爭標,能像日、韓、烏茲別克,恆常入四強、八強。

「FIA世界場地越車錦標賽」,成本達 9,000 萬元。(資料圖片/HLK 攝)


國際賽車盛事「甩轆」 獲政府資助 1,700 萬

亦有國際賽來臨香港,但頻頻「甩轆」。11 月,香港在中環海濱,首辦國際越野車賽「FIA世界場地越車錦標賽」,成本達 9,000 萬元,並獲政府撥款資助 1,700 萬。根據《集誌社》早前獲文體旅局回覆的數字顯示,這個賽事,是 2023 年全年撥款最高的項目。翻查資料,單是這個活動,便高於 2015 至 2019 年,各年度撥款的總和。最終,這場盛事,因賽道材料未如期抵港,首日賽事延誤、賽道由 1,225 米縮水至約 800 米,刪走賽事一大賣點「最長大直路」。

明年初,將進入足球嘉年華。明年一月和二月,足球名宿奧雲、史高斯領銜的明星隊、世界足球先生美斯率領國際邁亞密,將來港獻技。因新冠疫情闊別四年的賀歲盃, 2 月 13 日復辦,羅馬「王子」托迪等球星將訪港。「全面復常」後的新年,「盛事」連場,2024 年的香港,能否走出不安、見新氣象?

2023年M品牌項目撥款

後記:

回顧 2023,驚覺跟進過不少新聞,很多都已忘記。倒是難忘,今年初跟天秤意外遺孀許太蔣惠見面。

執筆三次,仍不知如何說起。許太最初拒絕受訪,再三邀請,她才心軟接受。她樂觀豁達、從容面對死亡。清楚記得,她提起丈夫時那甜蜜笑容。問她想有甚麼話想跟丈夫說,她雙眼彎彎、低聲害羞說:「唔講了,可能我哋好快就可以見面呢!」那笑容給我的感動縈繞至今。

見面時,她戴上口罩,比去年消瘦,但說話寫字仍很精神有力,還可四處逛。心想,許太狀態應該不錯吧?人生無常,許太今年十月離開了。

喪禮播映她的照片,每張笑得燦爛,令記者想起,她雙眼總是彎彎,說三兩句便哈哈大笑。願她再無痛苦、繼續歡笑。

許太曾說,這篇訪問是她心中所想,她會好好留著。我亦時常感恩,許太願意交出自己,慶幸能替她記錄。當記者時常見證無常,未必可改變,只好在變幻前好好記錄。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