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備戰以止戰

歐陽風
·
·
IPFS
·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取得台灣都勢在必得,除非中國放棄稱霸,徹底服膺美國貿易秩序。這也不是不可能,習近平之前的中共總書記,除了武統外,還有其他各種可以談的方針,標準從來就不是不變。

三十四、防止戰爭的第二步:備戰以止戰

  我們在上一章討論了防止戰爭的第一步,自然是心理上要願意面對問題,直面戰爭可能,不然心態崩了,其他也跟著崩了。

  第二步,才是我們常說的,備戰才能止戰。

  在談備戰之前,一樣要從《孫子兵法》的概念,去理解為何要備戰。所有的備戰止戰論,都要先圍繞一個問題:「這值得投入多少資源」。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敵人會為了我們投入多少軍事資源。畢竟,現狀是台灣要防備中國入侵,不是中國要防台灣去解放大陸。

  那麼,敵人會準備多少資源?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你到底有多值得」。

發動戰爭的價值

  一個國家到底有多少價值,評估點在於人口、土地、資源,現代還有工業技術等方面。

  台灣在人口上,有非常高的人力素質,不是比例而是數量,能夠從事高科技的人力就有百萬,這就是財富的來源。

  土地,又稱地理因素,台灣的位置有多重要,這些年大家也都多少知道:扼守第一島鏈,全球過半船運要通過周邊,以及媒體常常不說的,中國的海運有七成以上也是被台灣掐著。當讀者發現,算一下中國各大港口的吞吐量,七成以上都在台灣以北,站在北京的角度,絕對不會認為台灣不重要。倘若加上軍事因素,台灣站在敵對方,還可以出動海空軍封鎖中國沿岸,那將近九成以上的海運都會被卡死。

  這就是廟算中最重要的一點,你不是只有單單看自己,還要看對方。台灣人老以為地理因素只有台灣需要,反過來看看中國,就不難發現這是雙向的。

  台灣的天然資源確實不多,但是工業資源加上技術,那就一點都不少。全球化後的現代產業鏈遍及全球,烏克蘭不算民生電子工業大國,一場戰爭就讓全球物價上漲。換成化工、機械、電子,台灣擁有的工業實力並不差,我們長年去比較美日中,忘了我們在絕對標準上也是工業強國。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取得台灣都勢在必得,除非中國放棄稱霸,徹底服膺美國貿易秩序。這也不是不可能,習近平之前的中共總書記,除了武統外,還有其他各種可以談的方針,標準從來就不是不變。

  理解這些我們才能開始去思考,中國要取得台灣所願意投入的資源,會跟台灣擁有的成正比。這意即,中國取得台灣的利益非常大,值得付出巨大犧牲,此利益遠遠大過祖國統一的民族主義情懷。

  那麼,台灣還有理由幻想著以最小的軍事準備,換得最大的和平成果嗎?人家都願意砸數千億資金準備侵略,我們還在爭論那幾千萬的備戰是不是浪費?

  要算帳也可以。當兩岸發生戰爭,若中國將打擊目標擴及民生工業,甚至不惜摧毀台灣的科技產業,這些損害動輒以千億計算。所以,在這基礎上,購建更多的防空飛彈,等於買數億的戰爭險,來保有價值千億的工業,不到一%的產險哪裡不划算。就算我們把飛彈部隊的所有人事費用都算進去,相較於每年科技業的產出,也可算低價保單了。

  當我們擁有更多的防禦武器,中國要打破的困難度就倍增。再將前面提到的地理因素放進來,兩岸一旦兵戎相見,中國的沿海地帶至少有一半以上處在戰爭狀態,別說封鎖台灣,各國商船都會自動避開周邊航線,對中國的損失來說更大。

  若無法一擊得手,台灣沒有立刻投降,戰況陷入膠著,台灣每天損失過億,中國至少十億。換作你是北京的決策者,要如何保證侵略台灣可以快速結束?唯有投入更巨大的資源做準備。

  現代戰爭的攻防比高於過去,就算傳統的三比一,我們也能輕易得出台灣準備一分,中國多準備三分的結論。況且是渡海作戰,這比例將會放大到十比一以上,即使中國的經濟能量高於台灣不只十倍,也是傷筋錯骨。

  所謂的備戰方能止戰,在廟算上的概念,就是讓這筆戰爭帳怎麼算都不划算。

台灣沒有逃避的餘地

  問題又回到計算了,若我們凡事都只想要快速找到一個答案,精算成本到小數點,然後錙銖必較那點軍事付出,就無法理解止戰的概念在於備戰到敵人受不了。當我們想著都是中國必定不計犧牲不論代價,就等於是陷入思考誤區,不然回到一九四九年,美國尚未公開簽訂防禦條約,中共若發起萬帆渡海,國府軍隊當時如驚弓之鳥,毛澤東下定決心,未必不能得手。

  不是說為了統一不計代價嗎?實際上連打金門都要算帳,何況打台灣,更別說三十年前,中國若要不在乎犧牲,打下金馬有何難事。

  現實就是沒打,無論用何種角度解釋,中國就是止步於金馬,往後數十年都採取守勢防禦,沒有認真發展具有跨海打擊的海空軍。直到波灣戰爭讓世界震撼,解放軍加速現代化,打開了擴軍大門,一路走到今日。

  歷史可以證明,數十年來台海的和平,最重要的基石就在台灣具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讓中國撥算盤後放棄武統,改採其他經濟、文化手段。

  回到備戰止戰的議題,如何止戰要看中國的戰略意圖。從解放軍開始發展遠洋海軍後,就注定會跟美國起海洋霸權的利益衝突,這是無可迴避的事實。倘若不想要衝擊現有海洋貿易秩序,那根本不需要遠洋艦隊,近海護衛艦就足夠。就算真的意圖只有侵略台灣,需要的也不是航空母艦與大型軍艦,而是夠多的飛彈、戰機,與登陸艦。

  既然中國的意圖已經放大到稱霸東亞,挑戰美國的海洋秩序格局,那麼台灣能以為放棄備戰就可讓中國停下侵略的腳步嗎?更直接的說,台灣是中國取得東亞霸主的第一步,是挑戰海洋霸權的起頭,若我們決定放棄,將命運交給中國,那之後台灣人將會以中國人的身分,變成挑戰美國與日本的第一線,一個都跑不掉。

  備戰以止戰,就群體的角度來講是保衛國家存續,就社會的角度來說是維持現有的生活不變。這跟意識形態無關,是要不要保有現狀的意願。真想加入中國完成漢唐盛世的夢想,直接買機票過去不就結了。

  防止戰爭的第二步,就是從各角度去認清,台灣其實沒有逃避的餘地,要嘛是備戰到中國啃不動,來保有我們現在的生活,在大國博弈之間多少保有些自主性;要嘛則是將命運交給中國,之後是生是死都會由北京決定。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