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華,芸其黄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somno
·
·
IPFS
·

前一帖講鷦鷯,這帖繼續鷦鷯這個話題,民間對於現今的灰頭或褐頭鷦鶯等,活躍於葦芒叢間築巢的小鳥,俗稱為「芒當丟仔 bang5-tang5-tiu-a2」。bang5 字為「芒」,沒有爭議,tang5, 或是tang, 有記音字,「當tang,丹tan,筒tang5」等字,實際上是「苳」,

台日典紀錄:bang5-tang: 苳苳 。(植)菅芒ê一種,做蠟燭心ê路用。例句:擸(liah8) ∼∼ 做枴=用m̄-tio̍h物件。

而tiu 字。經由「失控的台語課」專頁貼出的一張「卸世卸眾」當中提到的tiu字,「䎄」,得到線索,得以再來探討「tiu」字的語源。

凌霄花

詩經·小雅·都人士之什·苕之華

  • 苕之華,芸其黄(hong5)矣。心之憂矣,維其傷(siong)矣。

  • 苕之華,其葉青青(tshing)。知我如此,不如無生(sing)。

  •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liu2)。人可以食,鮮可以飽(piu2)。

這是一首感嘆,荒年饑饉,人獸飢瘦,人人相食的慘狀。起興,是看到「苕」的花,這樣的黃,「苕」的葉,這樣的綠,作為反差。這個「苕」有兩義。一是紫葳科藤本植物的凌霄花(見上圖)。另一個是「蘆葦的花穗。」,也可指「菅草」的花穗。說到這裡,是不是將「苕」跟「䎄」,連結起來了!

「䎄」字,有三個異形,從「羽」,「毛」,跟「鳥」,從「羽」,「毛」者,有兩義,毛皃。英譯hairy. 其二,《集韻》田聊切,音迢。鳥尾翹貌。英譯:long tail feather of a bird。這個符合鷦鷯鶯,長翹尾的特徵。故,bang5-tang5-tiu-a2, 指鳥而言,此字,宜採從「鳥」形符為佳。「䳂ㄊㄧ ㄠ ˊ」。《集韻》丁聊切,音雕。䳂鷯。所以,這個字從,「刀,刁,召,焦」,等音符,都是同一個字源的音變異形。其韻母,-au, 與 -io, -iu, -oo 等可以互轉互協。故可以發 t-, -iu , ->tiu 音。或者使用「芒筒鷦」,意思更為顯明。tang5為什麼是「筒」字呢?「筒」,中空的管狀物。在「鳭」這個字的釋義中,《說文》刀鷯,剖葦食其中蟲。故,古人的認知,蘆葦,菅茅等莖是中空的!筒的白話音就是tang5,如煙筒。變調後會成為七,低平調,與第一調爲高低音差而已。

台日典:phian2, 「翸」,飛皃。一義是「張翅」,一義是「翻找」。

「失控的台語課」「卸世卸眾」帖當中,還有一個字值得推敲。phian2, 它的擬字為「覑ㄆㄧ ㄢ ˇ」,匹典切,片上聲,視皃。音合而義乖,充其量為一記音字。此在文本的意思是台日典中紀錄的第二義。

台日典:phian2, 「翸」,飛皃。一義是「張翅」,一義是「翻,找」,

線頂字典:

1.phián 找 / 翻。

2. phián-si̍t ,翩翼 拍翅膀 / 展翅

3.phián-thô͘, phiàn土 翻土

翩:phian 平聲。飛皃。

許成章台灣漢語辭典:翍。《集韻》:攀糜切,音帔──張羽貌。《玉篇》:張也。亦作披。

「翸」被教典拿去做pun2。就音來講,「翩」較合。就義來講,「翍」,「披」較倚。

「翻」字。也有「飛皃」。所以這幾字,「翻」,「翩」,「翸」視同源字,分化不同方音之後的異形字。

phian2的第二義,近似中文的「翻找」。許成章擬字,「釆」釆(biàn)ㄅㄧ ㄢ ˋ

〈文〉【動】「辨」的古字。用作偏旁。像獸爪分別之形,義為辨別。

《說文解字‧釆部》:「釆,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

這個字是一撇,加一個「米」字,佮「采」不同。

這字「釆」部件,同「番」的上半部。所以,原意就是象獸爪的扒抓,翻找義。

因此這字,phian2, 可以用「披,翩」或是「釆,翻」。台日典中的例詞句:

雞phian2(披,翩)翼;雙手phian2(披,翩)teh桌頂。

土phian2(釆,翻)kah(徦,到)一四界;iau(饑)雞phian2(釆,翻)chhē(尋,搜)食;tī (底,在)土糞堆phian2(釆,翻)--出來。

補遺:

經由林文信,王庚春兩位先生的指導(網誌下的討論串),「中」字可以發tang音,因為屬於「東」韻。台灣俗諺,「六月火燒埔」。完整的說法是「六月冬天火燒埔」,這字「冬」自,應該是「中」字。另外,tiu2, 是古「鳥」的古諧音。書證在《前漢·敘傳》沐浴尸鄕,北面奉首(siu2)。旅人慕殉,義過黃鳥(tiu2)。另外,台日典有收錄,「poo-tiu2-a2埔䳂仔,」雲雀,一詞,雖然漢字是採用上面提到的「䳂」字,但就庶民的角度來看,「芒苳鳥仔 bang5-tang-tiu2-a2」跟「埔鳥仔poo-tiu2-a2」,卻是更好理解與詮釋。

順便補充,好聽的雲雀叫聲視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omno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折旋笑得君王

自有股肱歌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