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落後的「我們」?西方的東方:讀薩依德的《東方主義》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落後、非理性…
248|王冠云:卡達世界盃中,西方世界如何以「性別平權」之名行「東方主義」之實?
歐美各國高調撻伐伊斯蘭恐同,反而可能在當地激起更多恐同逆流。
談《于堇:蘭心大劇院》的一些細節
電影圍繞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前的短短六天時間,刻畫一位知名女演員同時亦有間諜身分的于堇,是如何在上海這個詭譎多變的政治角力中存活和犧牲。故事說得蒼涼,人物更顯悲哀。而那些隱藏在黑白畫面裡,一閃而過的細節,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讀David Hockney《隱秘的知識》(3):東方主義的幽靈
······佔有對藝術——不僅是西方藝術,而是全世界一切藝術——的闡釋權
东方主义,多重“边缘”与审美解放:回顾陈漫事件及其争议
通过对陈漫事件相关争议的再解读,我想要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框架,以阐明争议背后的东西方权力纠葛、以及更多被遮蔽的“边缘”问题。在陈漫事件中,时尚工业文化生产的结构性不平等加剧了东方主义的文化景观。与此同时,文化不平等也在一个包括族裔/民族、阶级等多个向度的权力构成的象征坐标系中运作。
【双面《花木兰》】再炼“中国风” 迪士尼打什么如意算盘
1998年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上映,既在全球创下3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名列年度第七,也让“花木兰”首度穿上“迪士尼公主”外衣,脚踏全球化的浪花席卷各地。无独有偶,片中的“单于”、“木须龙”、“汗血马”、“幸运蟋蟀”等,也因电影热卖,成了一代人的童年中国印象。
影评|花木兰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情结
作为首部大部分由华人参演的迪士尼作品,开拍就已经备受瞩目,就演员阵容来说是很惊艳的,初看大部分也都很适合自己的角色。但是从导演不是李安,而改由妮基·卡罗开始就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确定了这将是中国元素下的欧美牌故事。果不其然,新版花木兰一经上映,仿佛一口气得罪了全世界:华人观众能...
【旅行文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迷思
自古以來,中西文化大不同。西方國家喜歡對神秘的東方國家社會人文進行研究,更出現了“東方主義”的色彩。在旅途中,我總是被很多外國人的問題搞到哭笑不得,看來西方人對中國人的迷思有一段悠遠的歷史。【中國人都是佛教徒?】 旅途上遇到的外國朋友都先入為主以為我是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