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無名小站、正興街到現在的老朋友,專訪圖文創作者beat《浪費才華的日子》
任何事不要出於『應該』,而是出於『想要』,一旦動機是『應該』那就把自己陷入框框了。」beat進一步解釋,「社會期盼並不是不好,你不用完全排除『應該』,但一定要去追問為什麼『應該』?」框架必須多少出自自己的喜好、長項、興趣,不只是盲目去滿足外在的期望,而是為了讓內心感到自在。他希望自己的經驗,能給予讀者勇氣,讓讀者知道不用凡事都背負著那些非…

Cut-up 圖像化之實作
來來來,我們來 cut-up!【說文解字】The cut-up technique (or découpé in French) is an aleatory literary technique in which a written text is cut up and rea...

隨時切入!00:00-04:26 : 抹消文字 任由意識流動 就是音樂節拍
溝通的本質是心電感應和意識的流動節拍。字面上所示非他要傳達的意思,垮世代的作品,無論音樂還是文學,都得越過文字、話語去感受其中的beat。以後,若果想鑑賞或定義一首實驗音樂,只要它許可你的意識任意切入,在每分每秒也能隨著beat而放肆舞動,創作人不惜以自己的潛意識作實驗園地的話,真音樂是也。

垮掉,韭菜,還是怪物?
前些日子我才又聊到 William Burroughs 的《裸體午餐》(請爬文末關聯作品),這本書最著名的就是他採用的創作風格,叫做 "cut-up"(拼貼):他把寫好的文字打在紙上,然後隨意剪碎、打亂、黏合,重組,設法從中賦予意義,再現出一番不同於原作的人為詮釋。

經典奇片《裸體午餐》三十週年重新上映
年初終於解鎖買了很多年都有閱讀心理障礙而看不完的垮派究極奇書《裸體午餐》後,就想說不知何時才能看到電影。沒想到機會這麼快就來了,片商引進大衛柯能堡的經典作品重新上映,當中就包含了此片!所以當然要趁著上映第一天就去看,這只是我今年去戲院看的第四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