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镜DOC
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与神圣人(五) 完结篇
本章节为媒体研究者周湄撰写的《影像见证:幸存者和神圣人》的最后一个部分。全文洋洋洒洒近五万字,周湄通过接触这些导演与他们的作品,并结合对观影空间的感受,探讨影像写作与公共议题、社会参与、历史记忆、语言形式等的关系。本章节涉及到的影像作品为徐辛的《长江》,林鑫的《寇德卡》《河床》,...
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与神圣人(四)
影像写作与语言形式是什么样子呢?本章节,媒体研究者周湄从影像作者相互间通过什么样的影像的语言形式、关注的何种社会议题出发,分析影像作者如何通过影像作品,来表达自我的内在感受和看法。这种自我的内在感受和看法,又与个体对现实状况的感受相关联。本章节涉及到的影像作品为剧情片《一个夏天》...
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和神圣人 (三)
在《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和神圣人(一)(二)》中,媒体研究者周湄,从影像写作与公共议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贵山放映曾放映的纪录片《克拉玛依》《海石湾》《浩然是谁》《路上》《淹没》《乡村档案》《白银》《德恩亚纳》《处罚》。接着前两篇文章,本文以多部纪录片为例,分析了幸存者与见证者的关系。
范俭谈新片《被遗忘的春天》| 亲历武汉失序与重构,为灾难留下历史档案
今年3月中旬,纪录片导演范俭和《澎湃新闻》合作,进入武汉拍摄了《被遗忘的春天》。片子在7.6网络上映。以下是凹凸镜联系到范俭导演的访谈。范俭作品包括《反思非典》,《的哥》,《活着》,《吾土》,《摇摇晃晃的人间》,《十年:吾儿勿忘》等。海报 ...
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和神圣人 (二)
媒体研究者周湄在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和神圣人(一)中,从影像写作与公共议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贵山放映的纪录片《克拉玛依》《海石湾》《浩然是谁》和《路上》。接上篇文章,本文涉及的几部纪录片则直接把镜头对准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的制度架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影像作者、影像文本与观看影像...
见证中国独立影像:幸存者和神圣人(一)
前几天,《电影作者》发布了最新的第廿三辑电子杂志《对话的意志》,这一辑由沈洁导演责编,他选取了贵山放映与徐辛、李红旗、丛峰、马占冬、李一凡、林鑫等导演的多篇对谈。此外,媒体研究者周湄通过接触这些导演与他们的作品,并结合对观影空间的感受,撰写了一篇名为《影像见证:幸存者和神圣人》的...
苏青 米娜:19年,在无声世界拍电影和开餐厅
无论是拍片还是开餐厅,苏青和米娜所做的,或可以称之为,关于“聋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让这两个群体能够彼此靠近、增进了解,哪怕只是一点点。《梧桐树》剧照 苏青米娜:关...
专访沙青:退到生活中,去观察更完整的世界
最近,纪录片导演沙青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其作品《在一起的时光》和《独自存在》的在线观看渠道。凹凸镜DOC联系到沙青导演,做了一期采访。以下是观影渠道:《獨自存在》(Lone Existence) English Subtitle:https://vimeo.com/156277862...
雾霾纪录片《遥望繁星》导演韩萌访谈
前言:《遥望繁星》可以说是河北省廊坊市开展治霾工作这一过程的社会缩影,即环境被污染了,政府如何展开应对,相应政策又如何影响到个人生活,而你最终可以从中看到:原来每一个人都在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采访:阿吉 当你抱怨“雾霾来了”时,你是否知道90%的雾霾源自人类自身的经济活动,比如工...
周浩、王兵、徐童领衔,凹凸镜2010年代10佳华语纪录片出炉
从12月中旬,凹凸镜DOC邀请了内地、港、台的26位纪录片创作者、影评人、策展人、媒体人推选出各自“2010年代十佳华语纪录片”。他们推荐的148部纪录片,减去8部不在范畴内的,有140部进入推荐名单。这140部纪录片中,获得2票以上推荐的有46部。
缅怀香特尔•阿克曼:她会一直在电影中存在
香特尔曾经把她当成自己的小妹妹,对她照顾有加。对于香特尔的去世,她感到遗憾。“我非常感动,在世界各地总是能遇到一群特别爱她的影迷。她虽然去世了,但是她会一直在电影中存在。”她说。玛丽安娜•兰伯特在山一国际女性影展接受媒体采访。她会一直在电影中存在 采访撰文:沙丘 翻译:林芷衣 ...
“我现在帮你脱离苦海呀”:《水底行走的人》黄仁逵与陈安琪的相持
“透过他与导演的互动,我们得以窥探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体验与这样一位活在自己的世界的艺术家相处,是怎样一回事。灵感的激发与观点的冲撞并行,强大的自我与审慎的谦卑角力,爱与背叛同在。围绕着爱恨、猜忌、贫穷与天赋,这部影片将透视人性的复杂。” -----豆瓣《水底行走的人》预告导演陈安...
北京六环外的美国西部小镇:对话《美国故乡》导演亚当·史密斯
以精品楼盘的形式,美国西部风情小镇Jackson Hole被地产商移植到国内,营造出一种恍若置身海外的幻境。人造雪慷慨覆盖的圣诞节、以美国西部景点命名的街道场馆、牛仔竞技表演,美国国旗、苹果派、棒球等象征美国Good Old Days的文化符号,在“美国故乡”得到居民自发的尊崇复制。
断层、灾难、纪录片小年?三位FIRST初审评委和你聊聊青年创作现状
7月28日,纪录片《世外桃源》获得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我们写的文章《今年FIRST,纪录片没有赢家》引发一些争议。文章称,“今年剧情片一片叫好,而纪录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纪录片小年’似乎都不足以体现观众的失望,大多都是说‘灾难’和‘断层’。
从《美国工厂》的文化冲突和劳资冲突看中美贸易战端倪
前言: 2014年,当曹德旺宣布买下通用汽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的废弃工厂用于建设福耀集团美国工厂时,奥巴马还是美国总统,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但不会太差。而2019年的今天,奥巴马夫妇意外地以纪录片《美国工厂》开启制片人的身份,此时的美国总统川普则主动挑起贸易战,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恶化。
104分钟Vlog或FIRST最大惊喜?“小资”剧组农村拍片奇幻记
编者按: 三位年轻电影人本来打算拍摄一部关于海南燕姐拍摄观音电影的故事,取名《南游记》。在拍摄过程中,《南游记记》意外成片。当他(她)们赶往海南,试图探索影像可能性时,也意外地重新发现了镜头背后的自己。《南游记记》海报椰子树下的浪漫主义采访:沙丘、Sunny 撰文:沙丘 编辑:禾 拍摄进行了10多天,还是一筹莫展。
7天,一部iPhone,他拍下爸妈的恩爱情仇
编者按: 90年代的DV画面里,谭振邦的家庭是美满的。谭父年轻时在太平湾发电厂工作,拥有体制内一份稳定的饭碗,但身上总有一股热情和用不完的劲儿。他穿着白背心跳霹雳舞,写剧本渴望拍电影,和别人打拳比赛不屈不挠,可以三步一跃跳上房瓦……在那时,前卫的谭父就邀请了摄影师用DV专门记录自己的生活。
今年FIRST最佳纪录片,讲述中国大陆传销骗局背后的规训与反抗
编者按: 继入围2018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处女作竞赛单元后,《世外桃源》又入围了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竞赛单元并一举获得最佳纪录片。以下是凹凸镜DOC从西宁发来的评论和对导演周铭影的采访。采访:沙丘、禾 撰文:禾 编辑:JOMO “这里是具有东方神韵的花卉大餐,请接受花香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