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不明

弓長先生
·
·
IPFS
·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

時常聽見抱怨以前可以怎樣現在不行,進一步了解的結果發現實際上根本是一直都不能,只是因為過去將就隨便、便宜行事、得過且過,然後現在才在抱怨不習慣?簡單講,如果是跟法律有關的一開始就守法不就好了?

再退一萬步來說,以前還可以合法蓄奴。

這種活在現在、思維停留在過去,混沌不明的狀態,往往也會呈現在混亂的生活型態中…..


光是成語就有很多被誤用還被用來情勒得很開心。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時常被用來情勒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的人,沒生小孩沒有後代就是最不孝的。

實際上呢!這裡的「無後」和「不生小孩」完全搭不上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面一句是「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句話是孟子指舜偷偷結婚沒有告知他爸媽。

「無後」是孟子說他這樣做沒有盡到後輩「告知」的本分。來~我們一起說一次「告知」。

並不是「沒有後代子孫,不能為家族傳承香火。」

「沒有告知結婚」跟「不生小孩」的情形明明差那麼多,要情勒別人生小孩的人別再拿這句話來用了啦!


「百善孝為先」很多人也會拿這句話來要求晚輩順著意思做,這句的下一句是「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表示有沒有心,看人是否有孝心,而不能看這個人為父母提供了哪些外在的物質條件。

關於孝,想到孔子與曾子的愚孝事件,有孝心本身是於情合理,但若用「百善孝為先」來要求晚輩無條件順從其實已經是盲從了吧。

孝順的台語是「iú-hàu」教育部的推薦用字是「有孝」。在意義上表示子女對父母「有孝心」不但發音沒有問題,意義上也完全貼合。

但,長期以來被扭曲誤解了,「孝順」變成有順才有孝。不順不聽話就是不孝的想法,是很弔詭的一件事,就像曾子的愚孝一樣。

其實,還有很多被誤解,以訛傳訛的誤用。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不是指「為自己」,而是「修為」。因此並不是用這句話來合理化自己凡事只為自己設想!

也包括,無法正視自己的情緒,刻意壓抑之後,還以為自己很平靜。

有情緒沒問題,往往出現問題的是情緒的應對。

白話意思是:有情緒之後,如何對自己對他人進行合理和清楚的表達。

很多人誤解,以為是不能有情緒。

很多人認為,生氣說了有什麼用,還不是要為了大家和諧顧全大局所以忍著不說。

關鍵不在說或不說,而是怎麼說和說的內容是什麼。

因為生氣是「情緒」,怎麼說和說的表情語氣及內容就是「應對」了。


還有一種很容易混淆,究竟是在「陳述規則」還是「道德勸說」。

之前陸陸寫過一些簡短的關於陳述規則和道德勸說的例子差異,這些應對背後的差異來自於大人內在是否穩定。而大人的內在是否穩定又來自能否自我覺察與安頓。

這是一個循環,儘管可能一時間做出不妥當的應對,但仍舊可以透過當下的覺察與安頓,馬上做出合理的應對。

一個在補教第一線工作的老師,問到關於學生不寫作業。時常在上課前才在趕做業,已經提醒過很多次,有沒有什麼方法進一步改善?

我:「你擔心的是什麼?」

熱血老師:「因為我到了他還在寫作業這樣,因為還有一個是線上的同學,我擔心他們兩個學生進度會跟不上」

我:「還有擔心什麼嗎?」

熱血老師:「就擔心學生是不是不懂得善用時間,所以才會來不及寫完作業。」

我:「所以你有作些什麼啊?」

熱血老師:「我一開始會發訊息提醒他,後來還會常常打電話提醒。」

我:「好認真的老師!那效果如何?」

熱血老師:「效果不好啊!還是一樣!」

我笑了因為發訊息打電話的提醒,這些往往都是道德勸說,並無法形成規則。

我:「那你還有擔心什麼嗎?」

熱血老師:「沒了吧!?」

我:「你不擔心學生工作跟不上,學生家長不開心而導致影響了你的收入?」

熱血老師聽到這句話楞了一下後笑了:「會耶」

一層層的撥開看見我們最深層的東西,才能坦然的面對。

我跟熱血老師說,如果是我我做不到那麼認真的提醒他,因為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與耐性。

我大概會說:「孩子,我這次和上次來的時候都還看到你正在趕作業,怎麼了?發生什麼事?」

老師很自然的回:「啊就沒寫完」

我:「沒寫完啊!是因為太多嗎?如果你覺得我出了太多作業沒寫完,怎麼沒有跟我說。雖然我不會因為這樣而減少。因為我需要你把這些進度跟上。有沒有什麼方法是我下次來上課前,你可以把作業寫完的,如果沒有再跟我說,我陪你一起想辦法」

我跟熱血老師說明我主要是明確的表達出 1 我的作業量就是那麼多 2 下次上課前寫完 3 我可以陪你一起想辦法。


長時間以來真心相信當事人若能獲得接納,一定有能力成長。因為真實相信,所以有機會看見不同的面貌。

同時我又不需花費那麼多時間道德勸說般的提醒,多累呢。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釐清,光是可以看見自己真實內心所在意的種種蛛絲馬跡,都可以讓一切明朗化。

曾經一位朋友和我聊到:「當他先生東西亂丟隨便放,會瘋狂碎念他」

我:「你這樣的應對,想得到什麼?」

友人沉思。我:「是想對方滿足我們的期待?」

友人不假思索的回答:「對!我希望他滿足我的期待東西不要亂放要歸位。」

但,就在這瞬間友人的眼睛亮了起來,說:「不,我發現不是期待,而是我渴望對方看見我為這個家的努力。」

無論是那些被斷章取義誤用的成語或者是辨識出自己的慣性、覺察出自己的感受、應對方式、觀點、期待、和內在渴望,也是為自己負責任的很重要一環。

在關係互動中,才能輕鬆分辨出「陳述規則」和「道德勸說」的差異。

Be Happy

#責任釐清 #為自己負責任

#自我覺察 #內在安頓

#在安然無事中學習

#在風暴中才有能力實踐

#內觀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弓長先生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最簡單讓語氣姿態穩定的方法

語氣姿態的影響層面

省話與鬼打牆